基于红外热光源的多气体检测仪的研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红外气体检测研究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1.2.1 国际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3 气体检测仪分类 | 第14-17页 |
1.3.1 热导型一氧化碳检测仪 | 第14-15页 |
1.3.2 催化燃烧型检测仪 | 第15页 |
1.3.3 光干涉型检测仪 | 第15-16页 |
1.3.4 半导体型检测仪 | 第16页 |
1.3.5 电化学型检测仪 | 第16-17页 |
1.3.6 红外型气体检测仪 | 第17页 |
1.4 多气体检测仪介绍 | 第17-19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红外气体吸收原理 | 第21-26页 |
2.1 概述 | 第21页 |
2.2 红外气体吸收原理的优点 | 第21-22页 |
2.3 朗伯比尔定律 | 第22页 |
2.4 光源部分介绍 | 第22-25页 |
2.5 探测器 | 第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硬件电路部分设计 | 第26-40页 |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3.2 硬件电路介绍 | 第27-37页 |
3.2.1 恒流源电路 | 第28-29页 |
3.2.2 前置放大器 | 第29-30页 |
3.2.3 低通滤波电路 | 第30-31页 |
3.2.4 峰值检波器 | 第31-32页 |
3.2.5 旋转复位电路 | 第32-33页 |
3.2.6 主放大电路 | 第33-34页 |
3.2.7 模拟开关电路 | 第34-35页 |
3.2.8 电机驱动电路 | 第35-36页 |
3.2.9 增量编码器 | 第36-37页 |
3.3 制作电路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机械与光学部分设计 | 第40-43页 |
4.1 机械部分设计 | 第40-41页 |
4.2 光学部分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软件部分设计 | 第43-48页 |
5.1 DSP芯片介绍 | 第43页 |
5.2 整体软件流程 | 第43-44页 |
5.3 数字滤波 | 第44页 |
5.4 读取编码器 | 第44-45页 |
5.5 电机PID控制算法 | 第45-4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系统实验 | 第48-55页 |
6.1 系统整机实验 | 第48-55页 |
6.1.1 曲线拟合 | 第48-50页 |
6.1.2 示值引用误差 | 第50-52页 |
6.1.3 重复性 | 第52页 |
6.1.4 系统稳定性测试 | 第52-54页 |
6.1.5 检测范围与检测下限 | 第54-5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7.1 本文总结 | 第55页 |
7.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