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农村金融政策 | 第16页 |
2.1.2 资本存量 | 第16页 |
2.1.3 资本存量效应 | 第16-17页 |
2.2 农村金融理论 | 第17-20页 |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18-19页 |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9-20页 |
2.3 金融发展理论 | 第20-23页 |
3 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资本存量效应规范分析 | 第23-40页 |
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演进 | 第23-27页 |
3.1.1 农村发展步入第一个“黄金阶段”的农村金融政策 | 第23-24页 |
3.1.2 农村发展进入相对“停滞阶段”的农村金融政策 | 第24-26页 |
3.1.3 农村发展进入第二个“黄金发展”阶段的农村金融政策 | 第26-27页 |
3.2 我国农村地区资本存量测度及变化情况分析 | 第27-33页 |
3.2.1 我国农村地区资本存量测度 | 第27-30页 |
3.2.2 我国农村地区资本存量变化情况分析 | 第30-33页 |
3.3 我国农村金融政策对资本存量变化的影响分析 | 第33-40页 |
3.3.1 第一个“黄金阶段”的农村金融政策对资本存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 “停滞阶段”的农村金融政策对资本存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3 第二个“黄金发展”阶段的农村金融政策对资本存量的影响 | 第37-40页 |
4 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资本存量效应实证分析 | 第40-49页 |
4.1 基于Hsiao方法的模型构建 | 第40-44页 |
4.1.1 “反事实”的主要思想与方法 | 第40页 |
4.1.2 Hsiao方法理论模型构建 | 第40-42页 |
4.1.3 Hsiao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 第42-44页 |
4.2 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资本存量效应测度 | 第44-46页 |
4.2.1 数据来源及分析 | 第44页 |
4.2.2 控制组的选择 | 第44-45页 |
4.2.3 最优方程选择准则 | 第45-46页 |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6-49页 |
4.3.1 实证结果 | 第46页 |
4.3.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