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30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0-12页 |
一、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10-11页 |
二、基于笔者的实习体验 | 第11页 |
三、基于已有相关文献的不足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一、戏剧 | 第12-13页 |
二、戏剧教学法 | 第13-14页 |
三、“戏剧教学法”相似概念区分 | 第14-15页 |
四、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 第15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5-27页 |
一、“戏剧教学法”概述 | 第16-20页 |
二、“戏剧教学法”的教学辅助作用 | 第20-21页 |
三、“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 第21-24页 |
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 第24-26页 |
五、问题提出 | 第26-27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7-2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8页 |
第五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28-30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二、研究创新之处 | 第29-30页 |
第一章 戏剧对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 第30-40页 |
第一节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百年校史剧《丁香花开》简介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丁香花开》戏剧对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 第31-40页 |
一、《丁香花开》戏剧达成的“课标”总目标情况分析 | 第32-38页 |
二、《丁香花开》戏剧未达成的“课标”总目标情况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二章 课堂外戏剧活动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及局限 | 第40-45页 |
第一节 课堂外戏剧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达成的辅助作用 | 第40-43页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40-42页 |
二、知识与能力 | 第42页 |
三、过程与方法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课堂外戏剧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达成的局限 | 第43-45页 |
一、课堂外戏剧活动较难达成的目标 | 第43-44页 |
二、课堂外戏剧活动无法达成的目标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堂中戏剧融入的教学建议 | 第45-54页 |
第一节 戏剧在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 第46-47页 |
一、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 第46页 |
二、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戏剧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 第47-48页 |
一、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 | 第47页 |
二、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教学 | 第47-48页 |
三、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教学 | 第48页 |
第三节 戏剧在写作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 第48-49页 |
一、第一学段(1~2年级)写作教学 | 第48-49页 |
二、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写作教学 | 第49页 |
第四节 戏剧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 第49-51页 |
一、第一学段(1~2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 第50页 |
二、第二学段(3~4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 第50页 |
三、第三学段(5~6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 第50-51页 |
第五节 戏剧在综合性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 第51-54页 |
一、第一学段(1~2年级)综合性教学 | 第51-52页 |
二、第二学段(3~4年级)综合性教学 | 第52页 |
三、第三学段(5~6年级)综合性教学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