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清凉饮料论文--功能饮料论文

鲜甜玉米、大豆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21页
    1.1 甜玉米的概况第16页
    1.2 甜玉米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大豆的概述第17页
    1.4 大豆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乳酸菌的概述第18-19页
    1.6 乳酸菌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7 试验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0-21页
        1.7.1 试验的目的与意义第20页
        1.7.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鲜甜玉米、大豆乳酸发酵饮料的优化工艺第21-41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1-22页
        2.1.1 材料与试剂第21-22页
        2.1.2 试验仪器第22页
    2.2 试验方法第22-25页
        2.2.1 试剂的配制第22-23页
        2.2.2 DNS法测定还原糖第23页
        2.2.3 DE值的测定第23-24页
        2.2.4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第24页
        2.2.5 酸度的测定第24页
        2.2.6 pH值的测定第24页
        2.2.7 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检测蛋白质第24页
        2.2.8 分光光度法检测发酵液体中脂肪第24-25页
    2.3 鲜甜玉米、大豆乳酸发酵饮料的技术路线第25-29页
        2.3.1 鲜甜玉米汁的制备第25-26页
        2.3.2 大豆汁的制备第26页
        2.3.3 鲜甜玉米、大豆的混合汁的制备第26页
        2.3.4 液化单因数试验的设计第26-27页
        2.3.5 响应面试验的设计第27页
        2.3.6 测定鲜甜玉米、大豆的混合汁营养素的含量第27页
        2.3.7 发酵单因数试验的设计第27-28页
        2.3.8 正交试验第28-29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9-39页
        2.4.1 料液比对鲜甜玉米汁质量的影响第29页
        2.4.2 鲜甜玉米、大豆汁的混合比例确定第29-30页
        2.4.3 液化的单因数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0-31页
        2.4.4 响应面试验的分析结果第31-35页
        2.4.5 鲜甜玉米、大豆的混合汁营养成分的检测第35页
        2.4.6 发酵的结果与分析第35-38页
        2.4.7 正交试验的分析第38-39页
    2.5 结论第39页
    2.6 讨论第39-41页
第三章 鲜甜玉米、大豆乳酸发酵饮料的稳定性第41-50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41页
        3.1.1 试验材料第41页
        3.1.2 试验仪器第41页
    3.2 试验方法第41-43页
        3.2.1 粘度的检测第41页
        3.2.2 pH的测定第41页
        3.2.3 混浊稳定系数的测定第41-42页
        3.2.4 固形物的检测第42页
        3.2.5 感官评价第42页
        3.2.6 单因数试验的设计第42页
        3.2.7 正交试验第42页
        3.2.8 保藏时间对鲜甜玉米、大豆乳酸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第42-4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3.3.1 单因数试验的分析第43-46页
    3.4 正交实验的分析第46-48页
        3.4.1 不同的保藏时间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第46-48页
    3.5 结论第48页
    3.6 讨论第48-50页
第四章 鲜甜玉米、大豆乳酸发酵饮料质量的研究第50-54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50页
        4.1.1 试验材料第50页
        4.1.2 试验仪器第50页
    4.2 试验方法第50-51页
        4.2.1 药品的配制第50页
        4.2.2 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第50页
        4.2.3 酸度含量的变化第50页
        4.2.4 脂肪含量的变化第50页
        4.2.5 乳酸菌饮料质量的检测第50-5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1-53页
        4.3.1 鲜甜玉米、大豆乳酸发酵饮料发酵过程的脂肪含量变化第51页
        4.3.2 鲜甜玉米、大豆乳酸发酵饮料发酵过程中酸度含量变化第51-52页
        4.3.3 鲜甜玉米、大豆乳酸饮料发酵过程的还原糖含量变化第52页
        4.3.4 鲜甜玉米、大豆乳酸发酵饮料质量的分析第52-53页
    4.4 结论第53页
        4.4.1 乳酸发酵过程中的混合汁成分变化第53页
        4.4.2 鲜甜玉米、大豆乳酸发酵饮料质量的分析第53页
    4.5 讨论第53-54页
第五章 鲜甜玉米、大豆乳酸发酵饮料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54-58页
    5.1 材料与仪器第54-55页
        5.1.1 试验材料第54页
        5.1.2 试验仪器第54页
        5.1.3 试验方法第54-5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5-57页
        5.2.1 发酵前后的鲜甜玉米、大豆混合汁的抗氧化能力的检测第55-56页
        5.2.2 发酵前后的鲜甜玉米、大豆的混合汁清除DPPH能力的检测第56页
        5.2.3 发酵前后的鲜甜玉米、大豆的混合汁对Fe~(2+)的螯合率的检测第56-57页
    5.3 结论第57页
    5.4 讨论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第58-59页
    6.1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柿单宁特征结构单元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代谢研究
下一篇:蒙古族婚礼服饰研究--以鄂尔多斯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