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埕岛地区前中生界潜山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概念第9-10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3 研究区存在问题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基本地质特征第13-22页
    2.1 区域地质概况第13页
    2.2 区域构造演化第13-14页
    2.3 地层特征第14-18页
        2.3.1 研究区地层序列第14-15页
        2.3.2 前中生界地层沉积特征第15-18页
    2.4 储层特征第18-22页
        2.4.1 太古界第18页
        2.4.2 下古生界第18-20页
        2.4.3 上古生界第20页
        2.4.4 储层展布特征第20-22页
第三章 构造特征研究第22-44页
    3.1 三维构造解释第22-28页
        3.1.1 构造解释的地震资料基础第23-24页
        3.1.2 构造解释的难点第24-26页
        3.1.3 构造解释结果分析第26-28页
    3.2 构造几何学特征第28-37页
        3.2.0 断层分级第28-29页
        3.2.1 断层要素分析第29-31页
        3.2.2 主要构造样式第31-37页
    3.3 构造运动学分析第37-42页
        3.2.1 构造运动的剖面响应第37-40页
        3.2.2 构造运动及断层发育期次第40-42页
    3.4 构造动力学分析第42-44页
第四章 构造对成藏的控制作用第44-64页
    4.1 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第44-49页
        4.1.1 多源供烃的资源基础第44-47页
        4.1.2 多种油气藏类型第47-48页
        4.1.3 多种控藏因素第48-49页
    4.2 构造对地层残留及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第49-55页
        4.2.1 构造对地层残留的控制作用第49-52页
        4.2.2 构造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第52-55页
    4.3 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第55-64页
        4.3.1 构造形成了油源及输导条件的差异性第55-59页
        4.3.2 构造作用形成了圈闭的多样性第59-61页
        4.3.3 构造形成的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第61-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横断层形成机制与控藏作用
下一篇:商河油田一区沙二下亚段沉积微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