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横断层形成机制与控藏作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横断层概念 | 第9-10页 |
1.2.2 冲断带横断层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冲断带横断层控藏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4 冲断带横断层分段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0页 |
2.1 基本构造特征 | 第14-16页 |
2.1.1 南北分带性 | 第15页 |
2.1.2 东西分段性 | 第15-16页 |
2.2 地层特征 | 第16-17页 |
2.3 油气地质特征 | 第17-20页 |
2.3.1 烃源岩发育特征 | 第17-18页 |
2.3.2 生储盖组合 | 第18-19页 |
2.3.3 油气藏分布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准南冲断带横断层特征 | 第20-33页 |
3.1 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横断层识别标志 | 第20-26页 |
3.1.1 地貌遥感与数字地形分析响应特征 | 第20-22页 |
3.1.2 地震剖面响应特征 | 第22-24页 |
3.1.3 重磁资料响应特征 | 第24-26页 |
3.2 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横断层展布特征 | 第26-27页 |
3.2.1 燕山期横断层分布规律 | 第26-27页 |
3.2.2 喜山期横断层分布规律 | 第27页 |
3.3 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横断层剖析 | 第27-33页 |
3.3.1 一级横断层 | 第28-30页 |
3.3.2 二级横断层 | 第30-32页 |
3.3.3 三级横断层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准南冲断带横断层形成机制分析 | 第33-40页 |
4.1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动力学机制 | 第33-34页 |
4.2 横断层成因类型 | 第34-40页 |
4.2.1 先存区域性断层 | 第34-35页 |
4.2.2 主断裂逆冲差异调节断层 | 第35-40页 |
第五章 准南冲断带横断层对油气控制作用 | 第40-52页 |
5.1 横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第40-42页 |
5.2 构造圈闭发育特征 | 第42-48页 |
5.2.1 构造圈闭分布规律 | 第43-45页 |
5.2.2 构造圈闭特征 | 第45-48页 |
5.3 横断层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 第48-50页 |
5.3.1 横断层分段控藏 | 第48-49页 |
5.3.2 典型油气藏特征 | 第49-50页 |
5.4 横断层控藏模式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