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2页 |
1.1 引言 | 第17-18页 |
1.2 纳米SiO_2粒子简介 | 第18-20页 |
1.2.1 纳米SiO_2的制备 | 第18页 |
1.2.2 纳米SiO_2粒子的结构 | 第18-19页 |
1.2.3 纳米SiO_2粒子的性质 | 第19页 |
1.2.4 纳米SiO_2粒子的用途 | 第19-20页 |
1.3 纳米SiO_2粒子表面化学键接引发剂的方法 | 第20-22页 |
1.3.1 自合成偶联剂法 | 第20-21页 |
1.3.2 常用型硅烷偶联法 | 第21页 |
1.3.3 非偶联剂法 | 第21-22页 |
1.4 纳米SiO_2粒子的表面改性 | 第22-28页 |
1.4.1 传统的自由基聚合技术表面接枝 | 第22-23页 |
1.4.2 自由基聚合的表面改性 | 第23页 |
1.4.3 可控自由基聚合的表面改性 | 第23-27页 |
1.4.4 开环聚合 | 第27-28页 |
1.5 高分子聚合物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 | 第28页 |
1.6 高分子聚合物/纳米SiO_2粒子杂化材料常用的表征手段 | 第28-29页 |
1.7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9-32页 |
1.7.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1.7.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利用开环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聚己内酯/聚苯乙烯 | 第32-47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8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2.2.2 试剂的精制 | 第34-35页 |
2.2.3 溴异丁酸缩水甘油酯的合成 | 第35页 |
2.2.4 SiO_2的合成 | 第35-36页 |
2.2.5 SNPs-f-NH_2的制备 | 第36页 |
2.2.6 SNPs-f-OH/Br | 第36页 |
2.2.7 SNPs-f-OH/Br引发ε-CL开环聚合 | 第36-37页 |
2.2.8 SNPs-g-PCL/Br表面接枝PS | 第37页 |
2.2.9 “一锅法”制备SNPs-g-PCL/PS | 第37-38页 |
2.3 分析测试 | 第38-39页 |
2.3.1 核磁(~1H NMR)分析 | 第38页 |
2.3.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8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8页 |
2.3.4 场发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38页 |
2.3.5 热重(TGA)分析 | 第38-39页 |
2.3.6 凝胶色谱(GPC)分析 | 第3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2.4.1 溴异丁酸缩水甘油酯核磁分析 | 第39页 |
2.4.2 SNPs-f- OH/Br引发剂的制备 | 第39-42页 |
2.4.3 SNPs-f-OH/Br引发ε-CL开环聚合 | 第42-43页 |
2.4.4 SNPs-g-PCL/PS的制备 | 第43-45页 |
2.4.5 “一锅法”制备SNPs-g-PCL/PS | 第45-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利用开环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 第47-58页 |
3.1 前言 | 第47-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8-49页 |
3.2.2 试剂的精制 | 第49页 |
3.2.3 表面键接氨基的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SNPs-f-NH_2) | 第49-50页 |
3.2.4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键接ROP和ATRP引发剂(SNPs-f-OH/Br) | 第50页 |
3.2.5 SNPs-f-OH/Br引发ε-CL开环聚合 | 第50页 |
3.2.6 SNPs-g-PCL/Br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A) | 第50-51页 |
3.3 测试与表征 | 第51页 |
3.3.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51页 |
3.3.2 透射电镜的测定 | 第51页 |
3.3.3 热重分析(TGA)的测定 | 第51页 |
3.3.4 凝胶色谱(GPC)分析 | 第5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3.4.1 混合聚合物刷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3.4.2 XPS电子能谱分析 | 第52-54页 |
3.4.3 透射电镜分析 | 第54页 |
3.4.4 纳米SiO_2表面接枝聚合物TGA分析 | 第54-55页 |
3.4.5 凝胶色谱分析 | 第55-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开环聚合法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聚己内酯及其对聚乳酸的改性 | 第58-67页 |
4.1 前言 | 第5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8-61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58-60页 |
4.2.2 原料处理 | 第60页 |
4.2.3 SiO_2的合成 | 第60页 |
4.2.4 SNPs-f-NH_2的制备 | 第60-61页 |
4.2.5 SNPs-f-OH的制备 | 第61页 |
4.2.6 SNPs-f-OH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 | 第61页 |
4.2.7 PLA/SNPs-g-PCL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61页 |
4.3 测试与表征 | 第61-62页 |
4.3.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61-62页 |
4.3.2 扫描电镜(SEM)测试 | 第62页 |
4.3.3 凝胶色谱(GPC)分析 | 第62页 |
4.3.4 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6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4.4.1 纳米SNPs-g-PCL复合粒子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63页 |
4.4.2 复合材料的形貌观察 | 第63-64页 |
4.4.3 凝胶色谱分析 | 第64页 |
4.4.4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64-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