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开采机械设备论文--井口装置及井下设备论文

水平井分段压裂封隔器封隔性能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概述第8-10页
        1.1.1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第8页
        1.1.2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第8-10页
    1.2 封隔器概述第10-14页
        1.2.1 封隔器简介第10-13页
        1.2.2 封隔器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4页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类型及封隔器工作原理第17-25页
    2.1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类型第17-21页
        2.1.1 水平井双封单卡分段压裂技术第17-18页
        2.1.2 水平井套管内封隔器滑套分段压裂技术第18-19页
        2.1.3 水平井水力喷砂分段压裂技术第19-20页
        2.1.4 裸眼封隔器滑套分段压裂技术第20-21页
    2.2 封隔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第21-24页
        2.2.1 封隔器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第21-22页
        2.2.2 封隔器的类型第22-23页
        2.2.3 封隔器的工作原理第23-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第25-40页
    3.1 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第25-26页
    3.2 单元技术第26-27页
    3.3 一点的应力状态第27-28页
    3.4 线性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28-31页
        3.4.1 橡胶材料的非线性特征第29-30页
        3.4.2 橡胶在大变形条件下的本构关系第30-31页
    3.5 接触问题分析第31-33页
        3.5.1 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第31-32页
        3.5.2 接触算法第32-33页
    3.6 胶筒力学性能参数的确定第33-39页
        3.6.1 超弹材料应变能函数第33-35页
        3.6.2 材料性能常数的确定第35-39页
    3.7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建立封隔器有限元模型第40-50页
    4.1 ABAQUS软件简介第40-41页
    4.2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41-49页
        4.2.1 模型的介绍第41-43页
        4.2.2 胶筒有限元计算的假设条件第43-44页
        4.2.3 选取单元类型第44-45页
        4.2.4 选取材料力学参数第45页
        4.2.5 接触对设置第45-46页
        4.2.6 划分网格与边界条件第46-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封隔器的有限元分析第50-70页
    5.1 胶筒结构参数分析与改进第50-54页
        5.1.1 胶筒长度变化的影响第50-51页
        5.1.2 胶筒厚度变化的影响第51-53页
        5.1.3 端面斜角变化的影响第53-54页
    5.2 单胶筒结构封隔器有限元分析第54-59页
        5.2.1 轴向载荷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第55-57页
        5.2.2 轴向载荷与压缩距之间的关系第57-58页
        5.2.3 摩擦系数的影响第58-59页
    5.3 双胶筒结构封隔器有限元分析第59-63页
        5.3.1 轴向载荷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第59-61页
        5.3.2 轴向载荷与压缩距之间的关系第61-62页
        5.3.3 摩擦系数的影响第62-63页
    5.4 三胶筒结构组合有限元分析第63-69页
        5.4.1 从封隔器根端加载第63-66页
        5.4.2 从封隔器趾端加载第66-68页
        5.4.3 从封隔器两端加载第68-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创新点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高强度抽油杆柱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致密油气储层人工裂缝网络流体渗流理论研究--以姬塬区块延长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