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概述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 几种起桩法介绍 | 第12-15页 |
1.3.1 扁嘴钩系统起桩法 | 第12-14页 |
1.3.2 桩顶纹起桩法 | 第14页 |
1.3.3 液压翻转器法 | 第14-15页 |
1.4 钢桩翻转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1.4.1 国外钢桩翻转器发展概况 | 第15-18页 |
1.4.2 国内钢桩翻转器发展概况 | 第18-19页 |
1.5 课题来源与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钢桩翻转器总体方案设计 | 第21-3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钢桩翻转器功用分析 | 第21-22页 |
2.3 钢桩翻转器的工作条件分析 | 第22-24页 |
2.4 钢桩翻转器的整体夹持力分析 | 第24-26页 |
2.5 风浪干扰力及力矩分析 | 第26-29页 |
2.6 钢桩翻转器机械结构方案设计 | 第29-33页 |
2.6.1 钢桩翻转器夹持机构机理分析 | 第29页 |
2.6.2 钢桩翻转器夹持机构方案设计 | 第29-31页 |
2.6.3 支撑翻转机构机理分析 | 第31-32页 |
2.6.4 支撑翻转机构方案设计 | 第32-33页 |
2.7 钢桩翻转器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 第33-35页 |
2.7.1 钢桩翻转器液压系统功用分析 | 第33-34页 |
2.7.2 锁紧油缸受力分析 | 第34-3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夹持机构对钢桩径向受力及适配性分析 | 第37-5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钢桩夹持位置径向受力分析 | 第37-45页 |
3.2.1 钢桩受一组对称夹持力的受力分析 | 第37-40页 |
3.2.2 两组对称夹持力的径向受力分析 | 第40-42页 |
3.2.3 多组对称夹持力的径向受力分析 | 第42-45页 |
3.3 钢桩被夹持位置变形分析 | 第45-46页 |
3.4 钢桩受径向力屈曲变形有限元分析 | 第46-50页 |
3.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页 |
3.4.2 钢桩受一组对称夹持力变形分析 | 第47-48页 |
3.4.3 钢桩受多组对称夹持力变形分析 | 第48-50页 |
3.5 夹持机构对不同截面钢桩的适配性有限元分析 | 第50-56页 |
3.5.1 夹持机构对纯圆形截面钢桩有限元分析 | 第51-52页 |
3.5.2 翻转器对特定椭圆度钢桩适配性有限元分析 | 第52-54页 |
3.5.3 翻转器对特定锥度钢桩适应性有限元分析 | 第54-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4章 钢桩翻转器动态特性分析 | 第59-75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船用装备受波浪振动载荷研究方法 | 第59-60页 |
4.3 钢桩翻转器动态特性研究方法 | 第60-62页 |
4.3.1 波浪载荷下动态特性研究方法 | 第60-61页 |
4.3.2 钢桩翻转器计算模态分析方法 | 第61页 |
4.3.3 钢桩翻转器结构动态响应研究方法 | 第61-62页 |
4.4 钢桩翻转器模态分析 | 第62-69页 |
4.4.1 翻转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4.4.2 模型的物理属性及网格划分 | 第63页 |
4.4.3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63-65页 |
4.4.4 关键翻转机构运动副受力分析及振动模型构建 | 第65-68页 |
4.4.5 包含运动副接触特性的翻转器有限元分析 | 第68-69页 |
4.5 极端波浪载荷环境下钢桩翻转器的谐响应分析 | 第69-73页 |
4.5.1 波浪摇荡载荷的特点 | 第69-71页 |
4.5.2 极端波浪载荷环境下钢桩翻转器结构的谐响应分析 | 第71-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钢桩翻转器试验研究 | 第75-81页 |
5.1 引言 | 第75页 |
5.2 翻转器陆地夹持力测定试验 | 第75-77页 |
5.2.1 试验原理、装置及方法 | 第75-77页 |
5.2.2 试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 第77页 |
5.3 海试试验 | 第77-80页 |
5.3.1 海上试验装置及流程 | 第78-79页 |
5.3.2 试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 第79-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