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动态特征分析
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第一节 经典消费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一、绝对收入假说 | 第16-17页 |
二、相对收入假说 | 第17页 |
三、持久收入假说 | 第17-18页 |
四、生命周期假说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预防性储蓄理论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一、预防性储蓄理论的产生 | 第19页 |
二、国外预防性储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三、国内预防性储蓄相关研究 | 第21-25页 |
第三章 预防性储蓄模型概述 | 第25-30页 |
第一节 Leland的预防性储蓄假说 | 第25-26页 |
第二节 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缓冲储备模型 | 第27-30页 |
第四章 理论模型与估计方法 | 第30-35页 |
第一节 状态空间模型 | 第30-31页 |
第二节 预防性储蓄动机的状态空间模型设定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卡尔曼滤波估计方法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动态特征分析 | 第35-57页 |
第一节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特征分析 | 第35-38页 |
一、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变化 | 第35-36页 |
二、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 | 第36-37页 |
三、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城镇居民总体预防性储蓄行为实证分析 | 第38-45页 |
一、数据的选取与平稳性检验 | 第38-40页 |
二、模型估计与分析 | 第40-45页 |
第三节 不同收入阶层预防性储蓄行为实证分析 | 第45-52页 |
一、数据的选取与平稳性检验 | 第45-47页 |
二、模型估计与分析 | 第47-52页 |
第四节 不同地区预防性储蓄行为实证分析 | 第52-57页 |
一、数据的选取与平稳性检验 | 第52-54页 |
二、模型估计与分析 | 第54-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7-5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第三节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