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对外经济关系论文

全球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立论依据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方案第12-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3 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3页
        1.3.4 论文遇到的困难和不足第13-15页
第2章 全球公共产品概述第15-25页
    2.1 公共产品第15-16页
        2.1.1 公共产品的概念第15页
        2.1.2 公共产品的特征第15-16页
        2.1.3 公共产品的分类第16页
    2.2 全球公共产品第16-19页
        2.2.1 全球公共产品的概念第16-18页
        2.2.2 全球公共产品的特征第18页
        2.2.3 全球公共产品的分类第18-19页
    2.3 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第19-25页
        2.3.1 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第19-20页
        2.3.2 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第20-21页
        2.3.3 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第21-25页
第3章 我国提供“一带一路”全球公共产品的动因及其主要内容第25-31页
    3.1 我国提供“一带一路”全球公共产品的动因第25-27页
        3.1.1 内部动因第25-26页
        3.1.2 外部动因第26-27页
    3.2 “一带一路”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内容第27-31页
        3.2.1 “一带一路”为国际合作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平台和理念第27页
        3.2.2 “一带一路”为国际社会提供新的国际货币和国际金融机构第27-28页
        3.2.3 “一带一路”提供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第28页
        3.2.4 “一带一路”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第28-29页
        3.2.5 “一带一路”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第29-31页
第4章 “一带一路”全球公共产品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第31-41页
    4.1 “一带一路”全球公共产品的SWOT分析第31-37页
        4.1.1 S(Strengths)“一带一路”全球公共产品的内在优势分析第31-32页
        4.1.2 W(Weaknesses)“一带一路”全球公共产品的内在劣势分析第32-34页
        4.1.3 O(Opportunities)“一带一路”全球公共产品的外部机会分析第34-35页
        4.1.4 T(Threats)“一带一路”全球公共产品的外部威胁分析第35-37页
    4.2 “一带一路”全球公共产品的对策建议第37-41页
        4.2.1 抓住机遇,统筹规划,各尽其责第37页
        4.2.2 要加快培养“一带一路”专业人才第37-38页
        4.2.3 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第38页
        4.2.4 针对不同国家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第38-39页
        4.2.5 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第39-41页
第5章 “一带一路”的初步成效及启示第41-47页
    5.1 “一带一路”的初步成效第41-44页
        5.1.1 政策沟通第41-42页
        5.1.2 设施联通第42-43页
        5.1.3 贸易畅通第43页
        5.1.4 资金融通第43页
        5.1.5 民心相通第43-44页
    5.2 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问题对“一带一路”的启示第44-45页
        5.2.1 制定方案,分类提供第44页
        5.2.2 为民谋利,合作共赢第44-45页
        5.2.3 不忘初心,共同发展第45页
    5.3 “一带一路”对我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启示第45-47页
        5.3.1 增强供给意愿,提高供给能力第45-46页
        5.3.2 积极参与,主动提供第46-47页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致谢第55-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绥芬河市企业“走出去”对策研究--以工商联服务企业的视角
下一篇: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动态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