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8-3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8-2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3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32页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32-3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32-3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四、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 第35-37页 |
(一) 研究创新点 | 第36页 |
(二) 研究难点及解决办法 | 第36-37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37-44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37-41页 |
一、积极老龄化 | 第37-39页 |
二、社区养老 | 第39页 |
三、智慧养老 | 第39-40页 |
四、智慧社区养老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41-44页 |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41-42页 |
二、社会嵌入理论 | 第42页 |
三、SMART分析模型 | 第42-44页 |
第二章 北京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 第44-48页 |
第一节 北京市老龄化现状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北京市智慧养老现状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北京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 第46-47页 |
第四节 北京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梳理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北京市朝阳区W街道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分析 | 第48-67页 |
第一节 调查问卷及访谈设计 | 第48-49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48-49页 |
二、调查问卷及访谈内容设计 | 第49页 |
第二节 北京市朝阳区W街道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总体情况 | 第49-52页 |
一、朝阳区基本情况介绍 | 第49-50页 |
二、W街道基本情况介绍 | 第50-51页 |
三、W街道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情况 | 第51页 |
四、W街道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及平台简介 | 第51-52页 |
五、W街道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现有运行情况 | 第52页 |
第三节 北京市朝阳区W街道智慧社区养老服务调研情况分析 | 第52-67页 |
一、W街道老年人对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政策的了解情况分析 | 第53-54页 |
二、W街道老年人对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了解情况分析 | 第54-55页 |
三、W街道老年人对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使用情况分析 | 第55-56页 |
四、W街道老年人对智慧社区养老平台服务的需求分析 | 第56-65页 |
五、W街道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65-67页 |
第四章 北京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67-74页 |
第一节 北京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67-70页 |
一、管理机制缺乏评定标准缺乏针对性 | 第67-68页 |
二、现有智慧养老概念及政策普及不到位 | 第68页 |
三、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缺少分级供给 | 第68-69页 |
四、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缺乏专业及复合性人才 | 第69-70页 |
五、智慧养老服务产品“智能性”不足使用率不高 | 第70页 |
第二节 北京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70-74页 |
一、政府参与不充分缺乏顶层设计 | 第70-71页 |
二、社区宣传及普及力度不够 | 第71页 |
三、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相关产品较少 | 第71-72页 |
四、养老服务人员培养体系不完善人才供给不足 | 第72-73页 |
五、智慧养老服务产品研发投入不足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国外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经验借鉴 | 第74-77页 |
第一节 德国智慧养老服务项目 | 第74-75页 |
第二节 日本社区养老及智慧养老 | 第75页 |
第三节 英国智慧养老“交互屋”及“虚拟伴侣” | 第75-76页 |
第四节 国外经验借鉴 | 第76-77页 |
第六章 北京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建议 | 第77-85页 |
第一节 完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第77-79页 |
一、建立健全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 第77-78页 |
二、建立完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相关法律和服务标准 | 第78页 |
三、健全并完善智慧社区养老相关政策知识的普及 | 第78-79页 |
第二节 加大智慧养老服务产品研发投资力度 | 第79-80页 |
一、推动建立智慧养老服务产品研发中心 | 第79页 |
二、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 第79-80页 |
第三节 建立分级化服务模式 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 | 第80-81页 |
一、鼓励支持第三方评级机构发展 | 第80-81页 |
二、落实政策文件要求推进分级养老服务 | 第81页 |
第四节 吸纳人才 培养专业化的团队 | 第81-83页 |
一、打造养老护理护工人才队伍 | 第81-82页 |
二、培养养老专业技术队伍 | 第82-83页 |
三、培育管理研究类人才队伍 | 第83页 |
第五节 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提升“智慧性” | 第83-85页 |
一、运用现代科技推动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 第83页 |
二、鼓励社会参与 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合作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附录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