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媒介与政治关系视阈下的网络政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9-19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1. 网络政治在全球渐成气候第9页
  2. 中国步入网络政治时代第9-10页
  3. 我国政治发展面临新课题第10页
 (二) 文献分析第10-14页
  1. 国外网络政治研究现状分析第10-12页
  2. 国内网络政治研究现状分析第12页
  3. 网络政治研究综述第12-14页
 (三)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四) 研究设计第15-18页
  1. 研究目标第15页
  2.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5-18页
 (五) 研究创新之处第18-19页
一、媒介与政治关系研究第19-23页
 (一) 媒介与政治共生共存第19-21页
  1. 政治媒介化第19-20页
  2. 媒介政治化第20-21页
 (二) 网络与政治牵手联姻第21-23页
二、网络政治的影响解读第23-33页
 (一) 网络政治带来政治福音第23-28页
  1. 网络政治开辟政治参与新渠道,为现有政治注入了新活力第23-24页
  2. 网络政治为政府行政降能提效,增强政治传播的有效性第24-25页
  3. 网络政治改变传统国家- 社会结构,助力政府体制改革第25-26页
  4. 网络政治打造“类公共领域”,催生公民社会形成第26-27页
  5. 网络政治加快中国政治民主化步伐第27-28页
 (二) 网络政治潜藏政治危机第28-33页
  1. 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和非理性影响政治稳定第29-30页
  2. 网络政治参与膨胀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第30页
  3. 网络政治欺骗与技术依赖凸显国家信息安全第30-31页
  4. “数字鸿沟”解构网络政治神话第31-32页
  5. 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挑战主流政治文化第32-33页
三、网络政治的对策分析第33-43页
 (一) 政府层面第33-40页
  1. 加快网络政治的法制化建设第33-34页
  2. 实现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常态化第34-36页
  3. 实行建设与管理并举的网络政治发展机制第36-38页
  4. 提升政府媒介素养第38-40页
 (二) 受众层面第40-41页
  1. 强化公众媒介素养第40页
  2. 提高公民意识和自觉第40-41页
 (三) 网媒层面第41-43页
  1. 正确定位,发挥应有功能第41页
  2. 严格自律,提高职业素质第41-42页
  3. 加强联动,与传统媒体合作第42-43页
四、网络政治发展趋势探析第43-46页
 (一) 网络政治进入“自媒体”时代第43-44页
 (二)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网络政治大传播”趋势第44-45页
 (三) 网络政治的常态化和理性化回归第45-46页
结论第46-49页
 (一) 研究结论第46页
 (二) 研究讨论第46-47页
 (三) 研究存在的难点及不足第47页
  1. 研究存在的难点第47页
  2. 研究存在的不足第47页
 (四)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附录第54-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本人在读期间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集团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脂质体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