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资料同化简介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数据同化的进展 | 第14-16页 |
1.2.2 全球主要的预报系统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集合最优插值(EnOI)同化方案以及观测资料介绍 | 第19-24页 |
2.1 集合最优插值(EnOI)简介 | 第19-20页 |
2.2 EnOI 分析方案 | 第20-21页 |
2.3 Argo 数据简介 | 第21-22页 |
2.4 沿轨高度计海表面高度异常资料(TSLA) | 第22-24页 |
3 EnOI 在 HYCOM 同化 Argo 中的改进 | 第24-46页 |
3.1 现阶段 HYCOM 中同化系统简介 | 第24-25页 |
3.2 HYCOM 同化 Argo 方案以及存在问题 | 第25-27页 |
3.3 新方法简介及实验设置 | 第27-30页 |
3.3.1 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3.3.2 模式及实验设置 | 第29-30页 |
3.4 结果比较 | 第30-45页 |
3.4.1 与独立的 Argo 廓线及 XBT 资料比较 | 第30-34页 |
3.4.2 与气候态资料比较 | 第34-40页 |
3.4.3 与海表面高度数据比较 | 第40-43页 |
3.4.4 赤道区域动力不稳定分析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EnOI 在 ROMS 中同化 TSLA 的应用 | 第46-73页 |
4.1 ROMS 模式简介 | 第46页 |
4.2 模式设置及结果检验 | 第46-49页 |
4.2.1 模式地形 | 第47-48页 |
4.2.2 初始条件、开边界条件及大气强迫场 | 第48-49页 |
4.3 模拟实验及结果比较 | 第49-50页 |
4.4 集合样本方案、局地化、观测误差简介 | 第50-57页 |
4.4.1 集合样本选取方案 | 第50-52页 |
4.4.2 局地化方案及局地化半径 | 第52-54页 |
4.4.3 观测误差 | 第54-55页 |
4.4.4 AGE 方案 | 第55-57页 |
4.5 单点实验及单时次实验 | 第57-61页 |
4.6 同化实验及数据简介 | 第61-62页 |
4.7 结果检验 | 第62-71页 |
4.7.1 预报海表面高度异常均方根误差的空间及时间分布 | 第62-65页 |
4.7.2 与温盐廓线的比较 | 第65-66页 |
4.7.3 与表面浮子的比较 | 第66-69页 |
4.7.4 海表面高度变率 | 第69-70页 |
4.7.5 高分辨率模式模拟南海中的问题 | 第70-71页 |
4.8 本章小结及讨论 | 第71-73页 |
5 南海海表面高度异常可预报研究 | 第73-79页 |
5.1 集合后报实验设置 | 第73-75页 |
5.2 后报实验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5.3 结论 | 第77-7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3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9-81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 | 第8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