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TiO2基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制备、表征及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1页
    1.1 纳米 TiO_2研究进展第8-12页
        1.1.1 纳米 TiO_2特性第8-9页
        1.1.2 纳米 TiO_2制备方法第9-10页
        1.1.3 纳米 TiO_2光催化存在的问题第10-11页
        1.1.4 纳米 TiO_2光催化改性第11-12页
    1.2 纳米 TiO_2应用研究第12-14页
        1.2.1 光解水制氢第12页
        1.2.2 污水处理第12-13页
        1.2.3 杀菌第13-14页
        1.2.4 光催化剂及光催化剂载体第14页
    1.3 纳米 SrTiO_3和异质结研究进展第14-19页
        1.3.1 SrTiO_3概述第14-15页
        1.3.2 SrTiO_3制备方法第15-16页
        1.3.3 异质结光催化剂概况第16-17页
        1.3.4 异质结光催化剂制备方法第17-18页
        1.3.5 异质结光催化基本原理第18-19页
    1.4 本论文研究背景和内容第19-21页
        1.4.1 研究背景第19-20页
        1.4.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技术路线和表征手段第21-26页
    2.1 实验技术路线第21-22页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2-23页
        2.2.1 实验试剂第22页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2-23页
    2.3 材料制备第23页
    2.4 材料的表征手段第23-26页
        2.4.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23页
        2.4.2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第23页
        2.4.3 X 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3-24页
        2.4.4 X 光电子能谱(XPS)第24页
        2.4.5 拉曼光谱分析(Raman)第24页
        2.4.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第24-26页
第三章 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表征及性能分析第26-41页
    3.1 实验部分第26-28页
        3.1.1 实验方法第26页
        3.1.2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第26-27页
        3.1.3 实验过程第27-28页
    3.2 TiO2纳米管表征与分析第28-33页
        3.2.1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第28-29页
        3.2.2 场发射透射电镜和 X 射线能量色散光谱(FE-TEM with EDS)第29-30页
        3.2.3 X 射线衍射(XRD)第30-31页
        3.2.4 拉曼光谱分析(Raman)第31-32页
        3.2.5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2-33页
    3.3 TiO_2纳米管光电催化降解 MB 活性实验第33-39页
        3.3.1 光电催化活性对照实验第35-36页
        3.3.2 TiO_2纳米管光电催化降解 MB 活性实验第36-39页
    3.4 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异质结 TiO_2/SrTiO_3纳米管阵列制备、表征及性能分析第41-54页
    4.1 实验部分第41-43页
        4.1.1 实验方法第41页
        4.1.2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第41-42页
        4.1.3 实验步骤第42-43页
    4.2 异质结 TiO_2/SrTiO_3表征与分析第43-48页
        4.2.1 场发射扫描电镜和(FE-SEM)第43-44页
        4.2.2 场发射透射电镜和 X 射线能量色散光谱(FE-TEM with EDS)第44-45页
        4.2.3 X 射线衍射(XRD)第45-46页
        4.2.4 拉曼光谱分析(Raman)第46-47页
        4.2.5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7-48页
    4.3 异质结 TiO_2/SrTiO_3光电催化降解 MB 活性实验第48-52页
        4.3.1 光电活性对照实验第49页
        4.3.2 异质结 TiO_2/SrTiO_3纳米管光电催化降解 MB 活性实验第49-52页
    4.4 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于氢气生产的钯膜自热式反应器的设计、分析、比较和优化
下一篇:类膨胀素TrSwol和BsEXLX1在毕赤酵母中的优化表达和功能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