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2 钢筋混凝土构件剪切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3 反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剪承载力的退化机理 | 第13-14页 |
1.4 贝叶斯方法及其特点简介 | 第14-15页 |
1.5 贝叶斯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 第15页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剪机理简介 | 第17-33页 |
2.1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剪切破坏形态 | 第17-18页 |
2.1.1 剪切斜拉(压)破坏 | 第17页 |
2.1.2 剪切受拉破坏 | 第17-18页 |
2.1.3 剪切受压破坏 | 第18页 |
2.2 钢筋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影响因素 | 第18-23页 |
2.2.1 混凝土强度等级影响 | 第19-20页 |
2.2.2 剪跨比影响 | 第20-21页 |
2.2.3 箍筋(配箍率)影响 | 第21页 |
2.2.4 轴压比影响 | 第21-22页 |
2.2.5 加载制度及尺寸效应影响 | 第22页 |
2.2.6 其他因素影响 | 第22-23页 |
2.3 剪切破坏研究理论简介 | 第23-28页 |
2.3.1 桁架模型 | 第23-26页 |
2.3.2 塑性理论 | 第26页 |
2.3.3 极限平衡理论 | 第26-27页 |
2.3.4 统计分析法 | 第27-28页 |
2.3.5 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28页 |
2.4 抗剪设计方法 | 第28-31页 |
2.4.1 我国规范 | 第28-29页 |
2.4.2 美国 ACI318-99 规范 | 第29-30页 |
2.4.3 欧洲规范 8(EC8) | 第30-31页 |
2.4.4 新西兰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规范 NZS3101)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贝叶斯理论简介 | 第33-46页 |
3.1 概要 | 第33页 |
3.2 贝叶斯方法的特点 | 第33-35页 |
3.2.1 贝叶斯方法与经典概率统计方法的差异 | 第33-35页 |
3.2.2 贝叶斯方法的优点 | 第35页 |
3.3 贝叶斯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 第35-41页 |
3.3.1 先验分布的研究 | 第35-38页 |
3.3.2 后验分布的计算 | 第38-39页 |
3.3.3 贝叶斯理论的应用 | 第39-40页 |
3.3.4 贝叶斯方法的缺陷 | 第40-41页 |
3.4 贝叶斯基本原理简介 | 第41-43页 |
3.5 多元线性模型的贝叶斯推断理论 | 第43-45页 |
3.5.1 模型参数的贝叶斯估计理论 | 第43-45页 |
3.5.2 方差 2后验边缘分布及其贝叶斯估计 | 第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研究 | 第46-71页 |
4.1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剪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4.1.1 贝叶斯概率模型 | 第46-47页 |
4.1.2 似然函数选择 | 第47页 |
4.1.3 模拟公式的选择 | 第47页 |
4.2 试验数据统计计算 | 第47-52页 |
4.2.1 试验数据收集及处理 | 第47-48页 |
4.2.2 hi(x)的确定及计算 | 第48-52页 |
4.2.3 贝叶斯方法简化参数过程 | 第52页 |
4.3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柱抗剪计算模型 | 第52-69页 |
4.3.1 基于中国规范建议公式建立的贝叶斯柱抗剪模型 | 第52-58页 |
4.3.2 基于美国 ACI318-99 建议公式建立的贝叶斯柱抗剪模型 | 第58-68页 |
4.3.3 经贝叶斯修正中美规范柱抗剪模型对比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