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ECC剪力墙罕遇地震作用下整体性能评价和抗震能力需求分析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1.1 课题背景第10-11页
        1.1.2 课题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能力设计方法第11-12页
        1.2.2 ECC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第12-14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4-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6页
2 ECC材料性能介绍第16-26页
    2.1 ECC材料单轴受拉性能第16-18页
        2.1.1 受拉作用机理第16-17页
        2.1.2 单轴受拉本构模型第17-18页
    2.2 ECC材料单轴受压性能第18-21页
        2.2.1 受压作用机理第18-19页
        2.2.2 单轴受压本构模型第19-21页
    2.3 ECC偏压构件正截面配筋计算理论探究第21-26页
        2.3.1 基本假定和材料的本构参数第21页
        2.3.2 纯弯构件正截面配筋面积计算推导第21-23页
        2.3.3 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配筋面积计算推导第23-26页
3 有限元分析模型及算例介绍第26-42页
    3.1 perform-3D有限元分析模型第26-32页
        3.1.1 梁单元模型第26-28页
        3.1.2 柱单元模型第28页
        3.1.3 墙单元模型第28-31页
        3.1.4 阻尼和质量源第31-32页
    3.2 perform-3D有限元分析材料本构第32-35页
        3.2.1 钢筋本构关系第32页
        3.2.2 混凝土本构关系第32-33页
        3.2.3 剪力墙剪切材料本构关系第33-35页
    3.3 算例信息第35-39页
        3.3.1 剪力墙结构特点第35页
        3.3.2 框架剪力墙结构特点第35-36页
        3.3.3 本文算例信息第36-39页
    3.4 地震波信息第39-42页
4 ECC剪力墙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整体性能评价第42-74页
    4.1 剪力墙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42-57页
        4.1.1 ECC剪力墙破坏模式分析第42-50页
        4.1.2 结构变形分析第50-53页
        4.1.3 墙体耗能与滞回性能分析第53-57页
    4.2 偏心布置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57-65页
        4.2.1 ECC剪力墙破坏模式分析第57-61页
        4.2.2 结构变形分析第61-62页
        4.2.3 墙体耗能与滞回性能分析第62-65页
    4.3 中心布置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65-73页
        4.3.1 ECC剪力墙破坏模式分析第65-69页
        4.3.2 结构变形分析第69-70页
        4.3.3 墙体耗能与滞回性能分析第70-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5 ECC剪力墙抗震能力需求分析第74-106页
    5.1 抗震能力需求计算方法简介第74-79页
        5.1.1 内力与配筋时程第75-77页
        5.1.2 弯矩放大系数计算方法第77-78页
        5.1.3 剪力放大系数计算方法第78-79页
    5.2 ECC剪力墙抗震能力需求计算方法校验第79-83页
        5.2.1 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需求分析第79-81页
        5.2.2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需求分析第81-83页
    5.3 ECC剪力墙抗弯能力需求计算第83-94页
        5.3.1 剪力墙结构弯矩需求分布规律第84-86页
        5.3.2 框架剪力墙结构弯矩需求分布规律第86-89页
        5.3.3 弯矩放大系数及其分布规律第89-94页
    5.4 ECC剪力墙抗剪能力需求计算第94-104页
        5.4.1 剪力墙结构剪力需求分布规律第94-96页
        5.4.2 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需求分布规律第96-99页
        5.4.3 剪力放大系数及其分布规律第99-104页
    5.5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6-108页
    6.1 本文结论第106-107页
    6.2 后续展望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附录 地震波反应谱与加速度时程曲线第114-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变形控制的土钉与桩锚联合支护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质改良型生物滞留设施处理小区雨水径流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