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叶片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二维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三维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2 含裂纹损伤叶片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15-33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无裂纹叶片的应力及模态分析 | 第15-24页 |
2.2.1 叶片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15-17页 |
2.2.2 叶片应力分析 | 第17-20页 |
2.2.3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2.4 含预应力叶片的模态分析 | 第21-24页 |
2.3 裂纹对叶片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24-32页 |
2.3.1 叶片裂纹参数的设置 | 第24页 |
2.3.2 转速对含裂纹损伤叶片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24-27页 |
2.3.3 裂纹长度对叶片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27-30页 |
2.3.4 裂纹位置对叶片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二维有限板单边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 | 第33-54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 | 第33-37页 |
3.2.1 裂纹的分类 | 第33-35页 |
3.2.2 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 第35-36页 |
3.2.3 应力强度因子与断裂韧性 | 第36-37页 |
3.3 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方法 | 第37-39页 |
3.3.1 解析法 | 第38页 |
3.3.2 数值解法 | 第38-39页 |
3.3.3 实测法 | 第39页 |
3.4 二维板单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解析解 | 第39-41页 |
3.5 二维板单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解 | 第41-45页 |
3.6 影响应力强度因子求解精度的因素 | 第45-47页 |
3.6.1 奇异单元数量对数值计算的影响 | 第45-46页 |
3.6.2 奇异单元长度对数值计算的影响 | 第46-47页 |
3.7 有限板的尺寸对形状因子的影响 | 第47-5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叶片平板模型单边贯穿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 | 第54-75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叶片平板模型应力强度因子的半解析解 | 第54-65页 |
4.2.1 权函数法 | 第54-55页 |
4.2.2 基于权函数法推导的应力强度因子半解析解 | 第55-58页 |
4.2.3 半解析解的误差分析 | 第58-65页 |
4.3 叶片平板模型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解 | 第65-74页 |
4.3.1 扩展有限元基本思想 | 第65-67页 |
4.3.2 基于ABAQUS扩展有限元求解的应力强度因子 | 第67-72页 |
4.3.3 平板厚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第72-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轴流压缩机叶片单边贯穿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 | 第75-86页 |
5.1 引言 | 第75页 |
5.2 用于扩展有限元计算的含裂纹叶片模型 | 第75-77页 |
5.3 扭转叶片模型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长度的变化 | 第77-78页 |
5.4 扭转叶片模型应力强度因子与半解析解的比较 | 第78-80页 |
5.5 基于多参数半解析表征的扭转叶片单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 第80-84页 |
5.6 多参数半解析公式的准确性验证 | 第84-8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总结 | 第86页 |
6.2 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