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1页 |
1.1 非键作用的定义及特性 | 第9-10页 |
1.2 非键作用在生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 第10-13页 |
1.3 非键作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3.1 实验研究法 | 第13-15页 |
1.3.2 理论研究法 | 第15-20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的确定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可极化偶极-偶极作用模型的进一步发展 | 第21-45页 |
2.1 模型的回顾 | 第21-23页 |
2.2 模型的进一步发展:改善轨道作用 | 第23-25页 |
2.3 模型中参数的确定 | 第25-35页 |
2.4 模型程序编写的概述 | 第35-45页 |
第三章 模型的应用 | 第45-105页 |
3.1 预测相对较小的非键复合物的分子间平衡距离和相互作用能 | 第45-94页 |
3.1.1 预测氢键复合物的分子间平衡距离和相互作用能 | 第45-56页 |
3.1.2 预测堆积复合物的分子间平衡距离和相互作用能 | 第56-65页 |
3.1.3 预测T型复合物的分子间平衡距离和相互作用能 | 第65-75页 |
3.1.4 预测X-H…π和其他复合物的分子间平衡距离和相互作用能 | 第75-88页 |
3.1.5 小结 | 第88-94页 |
3.2 预测相对较大的非键复合物的分子间平衡距离和相互作用能 | 第94-102页 |
3.3 模型的运算效率 | 第102-10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2页 |
附录 | 第122-168页 |
附录1: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22-123页 |
附录2: 177个研究体系的相关信息 | 第123-129页 |
附录3: 177个研究体系的笛卡尔坐标 | 第129-16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68-169页 |
致谢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