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10-11页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的基本理论 | 第18-34页 |
§2.1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8-25页 |
§2.1.1 公共财政的概念与内涵 | 第18-20页 |
§2.1.2 公共财政的职责 | 第20-21页 |
§2.1.3 公共财政支出的概念、特点及原则 | 第21-24页 |
§2.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 | 第24-25页 |
§2.2 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理论 | 第25-28页 |
§2.2.1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基本概念 | 第25页 |
§2.2.2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要素构成 | 第25-26页 |
§2.2.3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功能特征 | 第26-27页 |
§2.2.4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点 | 第27-28页 |
§2.3 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理论 | 第28-34页 |
§2.3.1 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的内涵 | 第28-30页 |
§2.3.2 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的特征 | 第30-31页 |
§2.3.3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 | 第31-34页 |
第三章 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评估的必要性与行为优化 | 第34-42页 |
§3.1 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评估的必要性 | 第34-36页 |
§3.2 传统体制下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行为分析 | 第36-39页 |
§3.3 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行为优化 | 第39-42页 |
§3.3.1 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原则 | 第39-40页 |
§3.3.2 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目标 | 第40页 |
§3.3.3 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职能的转变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47页 |
§4.1 构建原则 | 第42-43页 |
§4.2 构建方法 | 第43-44页 |
§4.2.1 德尔菲法简介 | 第43页 |
§4.2.2 德尔菲法的特点 | 第43-44页 |
§4.3 构建过程及结果 | 第44-47页 |
§4.3.1 确定目标 | 第44页 |
§4.3.2 制订征询调查表 | 第44-45页 |
§4.3.3 选择专家 | 第45页 |
§4.3.4 发函 | 第45页 |
§4.3.5 回收调查表 | 第45-46页 |
§4.3.6 综合处理,确定结果 | 第46-47页 |
第五章 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运用 | 第47-59页 |
§5.1 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评估指标的涵义 | 第47-54页 |
§5.1.1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第47-50页 |
§5.1.2 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 第50-52页 |
§5.1.3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 第52-54页 |
§5.2 运用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关键环节 | 第54-55页 |
§5.2.1 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 | 第54页 |
§5.2.2 灵活运用该指标体系 | 第54页 |
§5.2.3 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该指标体系 | 第54-55页 |
§5.3 运用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 第55-56页 |
§5.3.1 测分评价法 | 第55页 |
§5.3.2 指标比较法 | 第55-56页 |
§5.4 运用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实例分析 | 第56-59页 |
§5.4.1 吾江小流域与圪塔涧小流域综合治理概况 | 第56-57页 |
§5.4.2 吾江小流域与圪塔涧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 第57-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件 | 第65-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