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5-21页 |
1. 研究概况 | 第15-21页 |
1.1 降尿酸天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 第15-19页 |
1.1.1 生物碱类降尿酸化合物 | 第15-16页 |
1.1.2 黄酮类降尿酸化合物 | 第16页 |
1.1.3 多酚类降尿酸化合物 | 第16-17页 |
1.1.4 三萜类降尿酸化合物 | 第17页 |
1.1.5 苷类降尿酸化合物 | 第17-18页 |
1.1.6 有机酸类降尿酸化合物 | 第18页 |
1.1.7 其他类降尿酸化合物 | 第18-19页 |
1.2 制剂研究 | 第19-20页 |
1.2.1 痛风制剂 | 第19页 |
1.2.2 中药微丸制剂 | 第19-20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尿酸分析方法及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建立 | 第21-32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1-22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2.1.2 药品与试剂 | 第21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22-29页 |
2.2.1 尿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2-26页 |
2.2.2 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建立 | 第26-29页 |
2.3 讨论 | 第29-31页 |
2.3.1 尿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9页 |
2.3.2 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降尿酸中药活性部位筛选 | 第32-39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2-33页 |
3.1.1 材料 | 第32-33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3.2 方法与结果 | 第33-37页 |
3.2.1 药材提取液的制备 | 第33页 |
3.2.2 造模与给药 | 第33-34页 |
3.2.3 统计学处理 | 第34页 |
3.2.4 实验结果 | 第34-37页 |
3.3 讨论 | 第37-38页 |
3.3.1 水提物药效结果 | 第37页 |
3.3.2 醇提物药效结果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均匀设计的降尿酸中药组方筛选 | 第39-48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39-40页 |
4.1.1 材料 | 第39-40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4.2 方法与结果 | 第40-45页 |
4.2.1 实验设计 | 第40-42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4.2.3 统计学分析 | 第42页 |
4.2.4 均匀设计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4.2.5 多元回归处理 | 第43页 |
4.2.6 最优配伍降尿酸作用的验证 | 第43-44页 |
4.2.7 最优处方对小鼠血尿酸、尿尿酸及XOD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讨论 | 第45-46页 |
4.3.1 实验设计 | 第45页 |
4.3.2 均匀设计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4.3.3 最优处方对小鼠血尿酸、尿尿酸及XOD活性的影响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降尿酸微丸制剂工艺研究 | 第48-57页 |
5.1 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5.1.1 材料 | 第48-49页 |
5.1.2 仪器设备 | 第49页 |
5.2 方法与结果 | 第49-54页 |
5.2.1 制备流程 | 第49页 |
5.2.2 处方因素考察 | 第49-51页 |
5.2.3 挤出滚圆工艺因素考察 | 第51-52页 |
5.2.4 降尿酸微丸体外评价 | 第52-54页 |
5.3 讨论 | 第54-55页 |
5.3.1 处方因素考察 | 第54-55页 |
5.3.2 挤出滚圆因素影响 | 第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降尿酸微丸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药效学研究 | 第57-73页 |
6.1 材料与仪器 | 第57-58页 |
6.1.1 材料 | 第57-58页 |
6.1.2 仪器 | 第58页 |
6.2 方法与结果 | 第58-70页 |
6.2.1 降尿酸微丸有效成分的分析 | 第58-59页 |
6.2.2 降尿酸微丸总黄酮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9-63页 |
6.2.3 降尿酸中药微丸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63-64页 |
6.2.4 降尿酸微丸粗多糖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64-69页 |
6.2.5 降尿酸微丸药效学研究 | 第69-70页 |
6.3 讨论 | 第70-71页 |
6.3.1 降尿酸微丸总黄酮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70-71页 |
6.3.2 降尿酸微丸多糖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71页 |
6.3.3 降尿酸微丸药效学研究 | 第7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