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论 | 第10-32页 |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 第10-13页 |
1.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问题较多 | 第10-11页 |
2.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成为追求教育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一种选择 | 第11-12页 |
3.免费校内课后托管教育的探索困难重重 | 第12-13页 |
4.源于自身实践的思考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2.实践意义 | 第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3.已有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1.托管 | 第21-22页 |
2.小学生课后托管 | 第22页 |
3.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 | 第22-23页 |
(五)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1.教育机会均等理论 | 第23-25页 |
2.文化剥夺理论 | 第25-26页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6-32页 |
1.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2.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二、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2-58页 |
(一)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内容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2-37页 |
1.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内容总体情况 | 第32-33页 |
2.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内容差异分析 | 第33-37页 |
(二)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环境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7-41页 |
1.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环境总体情况 | 第37-38页 |
2.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环境差异分析 | 第38-41页 |
(三)小学生课后托管学习方式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41-46页 |
1.小学生课后托管学习方式总体情况 | 第41-42页 |
2.小学生课后托管学习方式差异分析 | 第42-46页 |
(四)小学生课后托管学习积极性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46-51页 |
1.小学生课后托管学习积极性总体情况 | 第46-47页 |
2.小学生课后托管学习积极性差异分析 | 第47-51页 |
(五)小学生课后托管学习快乐感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51-58页 |
1.小学生课后托管学习快乐感总体情况 | 第51-52页 |
2.小学生课后托管学习快乐感差异分析 | 第52-58页 |
三、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8-68页 |
(一)教育内容偏重课业 | 第58-60页 |
1.教育内容偏重课业的表现 | 第58-59页 |
2.教育内容偏重课业的原因 | 第59-60页 |
(二)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 第60-63页 |
1.教育环境有待改善的表现 | 第60-62页 |
2.教育环境有待改善的原因 | 第62-63页 |
(三)学习方式有待探索 | 第63-65页 |
1.学习方式有待探索的表现 | 第63-64页 |
2.学习方式有待探索的原因 | 第64-65页 |
(四)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 第65-66页 |
1.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的表现 | 第65页 |
2.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的原因 | 第65-66页 |
(五)学习快乐感普遍不高 | 第66-68页 |
1.学习快乐感普遍不高的表现 | 第66-67页 |
2.学习快乐感普遍不高的原因 | 第67-68页 |
四、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改进建议 | 第68-77页 |
(一)明确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性质与目标定位 | 第68-70页 |
1.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外延 | 第68-69页 |
2.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内涵 | 第69-70页 |
3.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性质与目标 | 第70页 |
(二)明确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责任主体 | 第70-71页 |
1.政府应承担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主体责任 | 第70-71页 |
2.政府应制定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政策和规章 | 第71页 |
(三)改进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具体措施 | 第71-77页 |
1.政府、家庭、社区通力合作,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学习方式 | 第72-73页 |
2.严格托管教师准入,改善师资和人文环境 | 第73-74页 |
3.制定托管开设标准,完善设施和物理环境 | 第74-75页 |
4.合理设置课程与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快乐感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