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红楼梦》研究与评论论文

《红楼梦》空间意象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绪论第12-38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解析与界定第15-20页
        一、意象的产生、内涵及其特征第15-16页
        二、文学空间与空间意象第16-19页
        三、空间意象与意境第19-20页
    第二节 《红楼梦》空间意象的设计与布局第20-27页
        一、宏观意象第20-23页
        二、中观意象第23-25页
        三、微观意象第25-27页
    第三节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内容与基本方法第27-34页
        一、本选题的研究现状第27-32页
        二、本选题的研究内容第32-33页
        三、本选题的基本方法第33-34页
    第四节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第34-38页
        一、本选题的研究意义第34-35页
        二、本选题的学术价值第35-38页
第一章 自然景观空间意象第38-70页
    第一节 自然空间,全部《红楼梦》故事的肇兴之地第38-54页
        一、一个源于大自然的人间情史第38-40页
        二、比拟自然景观的人物品格第40-52页
        三、回归大自然的人物命运第52-54页
    第二节 自然景观空间意象布局的特点第54-64页
        一、古朴自然的童趣性第54-56页
        二、层层皴染的递进性第56-59页
        三、比拟自然的借喻性第59-64页
    第三节 自然景观空间意象的功能与作用第64-70页
        一、引人入胜的叙事作用第64-65页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第65-66页
        三、揭示人物命运的预言作用第66-68页
        四、倾吐胸臆的抒情作用第68-70页
第二章 建筑空间意象第70-105页
    第一节 贾府的建筑空间第72-89页
        一、贾府建筑的空间布局第72-79页
        二、贾府建筑空间的意象性书写第79-89页
    第二节 大观园的建筑空间第89-105页
        一、大观园的建筑景观第89-96页
        二、大观园建筑景观空间布局的文学意味第96-105页
第三章 梦幻空间意象第105-133页
    第一节 《红楼梦》“梦”意象的构成第108-114页
        一、《红楼梦》中“梦”的统计第108-111页
        二、《红楼梦》中“梦”的分类第111-112页
        三、《红楼梦》中“梦”的做梦之人第112-114页
    第二节 《红楼梦》中“梦”意象的呈现方式第114-123页
        一、以梦写“梦”第115-120页
        二、不梦之“梦”第120-123页
    第三节 《红楼梦》中梦幻空间意象的象征意味第123-131页
        一、甄士隐的梦中仙界第123-126页
        二、太虚幻境之梦第126-131页
    第四节 余论第131-133页
第四章 空间构件的意象化书写 ——以“门”、“轿子”意象为例第133-178页
    第一节 “门”——具有多重象征意味的空间构件第133-156页
        一、怡红院的门第138-144页
        二、潇湘馆的门第144-148页
        三、凤姐家的门第148-152页
        四、“门”意象在《红楼梦》中的普遍存在第152-156页
    第二节 “轿子”——表现私人空间的典型意象第156-178页
        一、《红楼梦》中轿子意象的类型及其文化渊源第157-165页
        二、《红楼梦》中的轿子意象的文学意味第165-174页
        三、对“轿子”意象私密特征的拓展分析第174-178页
第五章 《红楼梦》空间意象与中国古典美学第178-186页
    一、蔚为大观的《红楼梦》空间意象第178-182页
    二、《红楼梦》空间意象营构的美学传统第182-186页
附录第186-227页
    一、附表第186-226页
        附表 1《红楼梦》前八十回所见“梦”字表第187-199页
        附表 2《红楼梦》前八十回所见“门”字表第199-216页
        附表 3《红楼梦》前八十回所见“轿子”意象统计表第216-226页
    二、附图 贾府建大观园后总平面图第226-227页
参考文献第227-237页
    一 专著类第227-231页
    二 期刊类第231-234页
    三 学位论文类第234-235页
    四 网络资源类第235-2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37-238页
致谢第238-239页

论文共2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国文人论
下一篇:新世纪言情类型小说的生产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