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青杨叶锈病的危害 | 第9页 |
1.1.2 松杨栅锈菌侵染循环 | 第9-10页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显微图像颗粒计数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基于显微图像的孢子计数方法研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3.2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2 数字图像处理相关理论 | 第15-24页 |
2.1 图像的数据格式 | 第15页 |
2.2 彩色图像处理 | 第15-19页 |
2.2.1 常见的颜色模型 | 第15-17页 |
2.2.2 RGB模型与其他颜色模型之间的转换 | 第17-18页 |
2.2.3 彩色图像与灰度图像之间的转化 | 第18-19页 |
2.3 图像增强 | 第19-20页 |
2.3.1 分段线性变换 | 第19-20页 |
2.3.2 对数变换 | 第20页 |
2.4 二值化处理 | 第20页 |
2.5 数学形态学处理 | 第20-21页 |
2.6 边缘检测 | 第21-2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松杨栅锈菌担孢子显微图像识别方法研究 | 第24-42页 |
3.1 图像分割 | 第24-25页 |
3.1.1 图像分割基本概念 | 第24页 |
3.1.2 图像分割算法评价 | 第24-25页 |
3.2 改进的迭代阈值分割算法 | 第25-27页 |
3.2.1 迭代阈值分割算法描述 | 第25页 |
3.2.2 粒子滤波器简介 | 第25-26页 |
3.2.3 改进的迭代阈值分割算法 | 第26-27页 |
3.3 松杨栅锈菌担孢子显微图像分割处理 | 第27-29页 |
3.3.1 灰度化处理 | 第27-28页 |
3.3.2 图像平滑处理 | 第28页 |
3.3.3 分段线性变换 | 第28-29页 |
3.4 松杨栅锈菌担孢子显微图像识别计数 | 第29-31页 |
3.4.1 连通区域分析算法 | 第29页 |
3.4.2 Two-Pass(两遍扫描法) | 第29-30页 |
3.4.3 Seed Filling(种子填充法) | 第30页 |
3.4.4 广度优先搜索连通区域标记算法 | 第30-31页 |
3.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3.6 分水岭算法 | 第35-36页 |
3.6.1 分水岭原理 | 第35页 |
3.6.2 分水岭分割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3.7 距离变换 | 第36-37页 |
3.7.1 距离的定义 | 第36-37页 |
3.7.2 距离变换的概念 | 第37页 |
3.8 灰度形态学重建 | 第37页 |
3.9 粘连松杨栅锈菌担孢子显微图像分割 | 第37-39页 |
3.9.1 松杨栅锈菌担孢子显微图像预处理 | 第38页 |
3.9.2 图像前景标记提取 | 第38-39页 |
3.9.3 距离变换图修正 | 第39页 |
3.10 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3.11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松杨栅锈菌担孢子萌发的数学模型 | 第42-56页 |
4.1 萌发松杨栅锈菌担孢子识别 | 第42-45页 |
4.1.1 傅里叶描述子 | 第43页 |
4.1.2 角点采样序列化 | 第43-44页 |
4.1.3 逐点采样 | 第44-45页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4.3 数据拟合方法 | 第47-49页 |
4.3.1 最小二乘法 | 第47-48页 |
4.3.2 最小二乘法拟合的基本原理 | 第48-49页 |
4.4 建立担孢子萌发的数学模型 | 第49-52页 |
4.4.1 用Matlab实现曲线拟合 | 第49页 |
4.4.2 最小二乘拟合的数据模型 | 第49页 |
4.4.3 人工统计担孢子萌发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4.4.4 本文方法建立的担孢子萌发数学模型 | 第50-51页 |
4.4.5 皮尔逊相关系数 | 第51-52页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页 |
4.6 松杨栅锈菌担孢子萌发模型预测系统 | 第52-54页 |
4.6.1 图像分割模块 | 第52-53页 |
4.6.2 担孢子识别计数模块 | 第53-54页 |
4.6.3 担孢子萌发模型预测模块 | 第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