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主要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8-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24页 |
1.1 概况 | 第9页 |
1.2 外侧缰核的组成 | 第9-10页 |
1.3 外侧缰核的连接 | 第10-15页 |
1.3.1 外侧缰核的输入 | 第11-13页 |
1.3.2 外侧缰核的输出 | 第13-15页 |
1.4 外侧缰核的行为生理学功能 | 第15-22页 |
1.4.1 外侧缰核与奖赏信息处理 | 第15-18页 |
1.4.2 外侧缰核与厌恶信息处理 | 第18-19页 |
1.4.3 外侧缰核功能异常与抑郁综合症 | 第19-21页 |
1.4.4 外侧缰核与药物成瘾 | 第21-22页 |
1.5 外侧缰核的光遗传学研究 | 第22页 |
1.6 待解决的问题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4-46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2.2 腺病毒载体制备 | 第24-26页 |
2.3 手术 | 第26-30页 |
2.3.1 小鼠开颅手术 | 第26-28页 |
2.3.2 病毒注射 | 第28-29页 |
2.3.3 埋植光纤陶瓷插芯 | 第29-30页 |
2.3.4 口腔埋管术 | 第30页 |
2.4 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 | 第30-32页 |
2.5 光纤记录系统 | 第32-33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2.7 在体电生理记录 | 第35-42页 |
2.7.1 带有M1螺丝驱动的光电极阵列的制作 | 第35-38页 |
2.7.2 手术 | 第38-39页 |
2.7.3 在体电生理记录系统 | 第39-40页 |
2.7.4 光标法判定神经元类型 | 第40页 |
2.7.5 数据分析 | 第40-42页 |
2.8 行为范式 | 第42-46页 |
2.8.1 巴普洛夫式条件性奖赏学习 | 第42-43页 |
2.8.2 概率性奖赏事件的学习 | 第43页 |
2.8.3 惩罚性事件 | 第43-44页 |
2.8.4 社交行为 | 第44-45页 |
2.8.5 EmGFP对照 | 第45-46页 |
第3章 外侧缰核对厌恶事件的编码 | 第46-53页 |
3.1 外侧缰核VGlut2神经元会被意外的厌恶类事件所激活 | 第46-49页 |
3.2 外侧缰核VGlut2神经元会被可预期的厌恶类事件所激活 | 第49-53页 |
第4章 外侧缰核在社交行为下的活动 | 第53-56页 |
4.1 社交弱势会激活外侧缰核VGlut2神经元 | 第53页 |
4.2 外侧缰核VGlut2神经元不受社交接触影响 | 第53-56页 |
第5章 外侧缰核对奖赏事件的编码 | 第56-69页 |
5.1 外侧缰核VGlut2神经元的反应特征会被奖赏预测事件所重塑 | 第56-58页 |
5.2 外侧缰核VGlut2神经元会被不可预期的奖赏抑制 | 第58-59页 |
5.3 外侧缰核VGlut2神经元的反应特征被饱腹状态所调节 | 第59-60页 |
5.4 外侧缰核VGlut2神经元呈现多种特征的发放模式 | 第60-64页 |
5.5 低风险的条件性刺激特异性地抑制外侧缰核VGlut2神经元 | 第64-66页 |
5.6 经典外侧缰核神经元的反应特征 | 第66-69页 |
第6章 POMC和AgRP神经元的全脑连接 | 第69-84页 |
6.1 本章引言 | 第69-70页 |
6.2 基于狂犬病毒的逆向追踪 | 第70-71页 |
6.3 弓状核POMC和AgRP神经元的全脑直接输入 | 第71-76页 |
6.4 孤束核POMC神经元的输入特征 | 第76-78页 |
6.5 POMC和AgRP神经元的轴突投射特征 | 第78-81页 |
6.6 POMC/AgRP神经元与输入区域的交互投射 | 第81-8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91页 |
7.1 光纤记录的特点 | 第84-85页 |
7.2 奖赏抑制后反弹的可能性分析 | 第85页 |
7.3 外侧缰核在行为抉择中的作用 | 第85-87页 |
7.4 外侧缰核的研究价值和待解决的问题 | 第87-88页 |
7.5 跨突触示踪相比于传统示踪技术的优势 | 第88页 |
7.6 弓状核POMC和AgRP神经元的比较 | 第88-89页 |
7.7 弓状核和孤束核POMC神经元的比较 | 第89页 |
7.8 中枢黑皮质系统三类神经元潜在的功能研究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7页 |
致谢 | 第107-11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