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磷脂酰胆碱对丁香假单胞菌T3SS组件蛋白翻译、转运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主要符号表第19-21页
第1章 绪论第21-39页
    1.1 细菌中磷脂的简介第21-25页
        1.1.1 生物合成磷脂酰胆碱(PC)第22-24页
            1.1.1.1 真核生物中PC的生物合成第23页
            1.1.1.2 原核生物中PC的生物合成第23-24页
        1.1.2 PC的生物学功能第24-25页
    1.2 丁香假单胞菌第25页
        1.2.1 丁香假单胞菌生物学特征第25页
        1.2.2 丁香假单胞菌中PC的生物合成第25页
    1.3 细菌的T3SS第25-33页
        1.3.1 T3SS简介第25-26页
        1.3.2 T3SS的结构第26-30页
        1.3.3 植物病原菌中的T3SS第30-32页
        1.3.4 植物病原菌在侵染宿主时T3SS的作用第32-33页
    1.4 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的方法第33-37页
        1.4.1 根据溶解度不同的方法第33-34页
            1.4.1.1 盐析沉淀法第33页
            1.4.1.2 等电点沉淀法第33-34页
            1.4.1.3 有机溶剂法第34页
            1.4.1.4 双水相萃取法第34页
            1.4.1.5 反胶团萃取法第34页
        1.4.2 根据蛋白质电荷不同的分离方法第34-35页
            1.4.2.1 电泳法第34-35页
            1.4.2.2 离子交换层析法第35页
        1.4.3 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的分离方法第35-36页
            1.4.3.1 透析与超滤法第35页
            1.4.3.2 离心法第35-36页
            1.4.3.3 凝胶过滤法第36页
        1.4.4 利用蛋白质对配体的特异亲和力的分离方法第36页
        1.4.5 选择性吸附性不同的分离方法第36-37页
            1.4.5.1 羟磷灰石层析第36页
            1.4.5.2 疏水作用层析第36-37页
        1.4.6 色谱法第37页
            1.4.6.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第37页
            1.4.6.2 正交轴逆流色谱法第37页
            1.4.6.3 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法(MEEKC)第37页
    1.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第37-39页
第2章 磷脂酰胆碱对丁香假单胞菌T3SS相关蛋白翻译转运的影响第39-102页
    2.1 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与试剂第39-46页
        2.1.1 实验所用菌株第39页
        2.1.2 实验所用载体第39页
        2.1.3 实验所用引物第39-40页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0-41页
        2.1.5 主要试剂第41页
        2.1.6 所用培养基及配制第41-42页
        2.1.7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第42-46页
            2.1.7.1 常用试剂、缓冲液试剂第42页
            2.1.7.2 细菌总DNA抽提相关试剂第42页
            2.1.7.3 质粒DNA抽提相关试剂第42页
            2.1.7.4 DNA琼脂糖凝胶回收相关试剂第42-43页
            2.1.7.5 DNA电泳相关试剂第43页
            2.1.7.6 诱导表达试剂第43页
            2.1.7.7 SDS-PAGE相关试剂第43-44页
            2.1.7.8 蛋白质的纯化试剂及配制第44-45页
                2.1.7.8.1 His标签蛋白纯化试第44-45页
                2.1.7.8.2 GST标签蛋白的纯化试剂第45页
            2.1.7.9 处理透析袋相关试剂第45页
            2.1.7.10 蛋白质浓度测定相关试剂第45-46页
            2.1.7.11 ELISA法测定抗体血清效价相关试剂第46页
            2.1.7.12 Western blot相关试剂第46页
    2.2 实验方法第46-62页
        2.2.1 T3SS中hrp基因簇的克隆第46-49页
            2.2.1.1 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1336基因组DNA的制备第46页
            2.2.1.2 hrpA2、hrpB、hrpF、hrpT的PCR扩增第46-49页
        2.2.2 PCR产物分别连T载,转化,阳性克隆的筛选第49-52页
            2.2.2.1 hrpA2、hrpB、hrpF、hrpT的PCR产物回收第49页
            2.2.2.2 E.Coli DH5α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9-50页
            2.2.2.3 连T载、转化第50-51页
            2.2.2.4 筛选阳性克隆子第51-52页
        2.2.3 hrpA2、hrpB、hrpF、hrpT基因的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表达第52-54页
            2.2.3.1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2页
            2.2.3.2 重组子蛋白的诱导表达第52-53页
            2.2.3.3 SDS-PAGE第53-54页
        2.2.4 重组蛋白的纯化第54-57页
            2.2.4.1 His-Tag标签蛋白的纯化第54-55页
                2.2.4.1.1 包涵体蛋白的处理第54页
                2.2.4.1.2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第54-55页
            2.2.4.2 GST标签蛋白的纯化第55-57页
        2.2.5 目的蛋白的浓缩、浓度测定及保藏第57-62页
            2.2.5.1 透析袋的处理第57-58页
            2.2.5.2 目的蛋白的浓缩第58页
            2.2.5.3 蛋白浓度测定第58-59页
            2.2.5.4 蛋白质的保存第59页
            2.2.2.6 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第59页
            2.2.2.7 抗体血清效价测定第59-60页
            2.2.2.8 丁香假单胞菌胞质蛋白、膜蛋白的提取第60-61页
                2.2.2.8.1 丁香假单胞菌胞质蛋白提取第60页
                2.2.2.8.2 丁香假单胞菌膜蛋白提取第60-61页
            2.2.2.9 Western blot检测第61-62页
    2.3 实验结果第62-102页
        2.3.1 基因的克隆第62-71页
            2.3.1.1 丁香假单胞菌1336基因组DNA的制备第62页
            2.3.1.2 hrp-基因的克隆及其理化性质的分析第62-71页
                2.3.1.2.1 克隆hrpA2基因及理化性质分析第62页
                2.3.1.2.1.1 克隆hrpA2基因第62-64页
                2.3.1.2.1.2 hrpA2基因产物的理化性质第64-65页
                2.3.1.2.2 克隆hrpB基因及理化性质分析第65页
                2.3.1.2.2.1 克隆hrpB基因第65-66页
                2.3.1.2.2.2 hrpB基因产物的理化性质第66-67页
                2.3.1.2.3 克隆hrpF基因及理化性质分析第67页
                2.3.1.2.3.1 克隆hrpF基因第67-68页
                2.3.1.2.3.2 hrpF基因产物的理化性质第68-69页
                2.3.1.2.4 克隆hrpT基因及理化性质分析第69页
                2.3.1.2.4.1 克隆hrpT基因第69-70页
                2.3.1.2.4.2 hrpT基因的产物理化性质第70-71页
        2.3.2 构建pGEX-6p-1 重组表达载体第71-72页
        2.3.3 蛋白的表达第72-79页
            2.3.3.1 表达HrcJ蛋白第72-73页
            2.3.3.2 表达HrpE蛋白第73-74页
            2.3.3.3 表达GST-HrpD蛋白第74-75页
            2.3.3.4 表达GST-HrpA2蛋白第75-76页
            2.3.3.5 表达GST-HrpB蛋白第76-77页
            2.3.3.6 表达GST-HrpF蛋白第77-78页
            2.3.3.7 表达GST-HrpT蛋白第78-79页
        2.3.4 蛋白的纯化第79-86页
            2.3.4.1 纯化HrcJ蛋白第79-80页
            2.3.4.2 纯化HrpE蛋白第80-81页
            2.3.4.3 纯化GST-hrpD蛋白第81-82页
            2.3.4.4 纯化GST-hrpA2蛋白第82-83页
            2.3.4.5 纯化GST-hrpB蛋白第83-84页
            2.3.4.6 纯化GST-hrpF蛋白第84-85页
            2.3.4.7 纯化GST-hrpT蛋白第85-86页
        2.3.5 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及效价测定第86-93页
            2.3.5.1 HrcJ蛋白多克隆抗体血清的效价测定第86-87页
            2.3.5.2 HrpE蛋白抗体血清的效价测定第87-88页
            2.3.5.3 GST-hrpD蛋白抗体血清的效价测定第88-89页
            2.3.5.4 GST-hrpA2蛋白抗体血清的效价测定第89-90页
            2.3.5.5 GST-hrpB蛋白抗体血清的效价测定第90-91页
            2.3.5.6 GST-hrpF蛋白抗体血清的效价测定第91-92页
            2.3.5.7 GST-hrpT蛋白抗体血清的效价测定第92-93页
        2.3.6 丁香假单胞菌1336野生型和丁香假单胞菌 1336 pcs- 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含量比较第93-102页
            2.3.6.1 HrcJ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 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的含量比较第93-94页
            2.3.6.2 GST-HrcQb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 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含量比较第94页
            2.3.6.3 GST-HrpA2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含量比较第94-95页
            2.3.6.4 GST-HrpB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 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含量比较第95页
            2.3.6.5 GST-HrpD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 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含量比较第95-96页
            2.3.6.6 HrpE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含量比较第96页
            2.3.6.7 GST-HrpF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含量比较第96-97页
            2.3.6.8 HrpG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 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含量比较第97页
            2.3.6.9 HrpO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含量比较第97-98页
            2.3.6.10 HrpR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的含量比较第98页
            2.3.6.11 HrpS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含量比较第98-99页
            2.3.6.12 GST-HrpT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含量比较第99页
            2.3.6.13 HrpV蛋白在1336野生型和 1336 pcs- 突变型胞质蛋白和膜蛋白中含量比较第99-102页
第3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7页
附录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星豹蛛配偶选择及携幼行为对其适合度的影响
下一篇:Plesiomonas sp.M6来源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PH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固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