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员额制改革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说明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检察官员额制改革概述 | 第14-18页 |
2.1 检察官员额制涵义 | 第14页 |
2.2 检察官员额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 第14-17页 |
2.2.1 保障独立行使检察权的需要 | 第14-15页 |
2.2.2 提高办案效率的需要 | 第15-16页 |
2.2.3 推动检察官精英化的需要 | 第16页 |
2.2.4 淡化检察官行政化的需要 | 第16-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检察官员额制改革的域外经验 | 第18-23页 |
3.1 检察官遴选制度 | 第18-20页 |
3.1.1 美国检察官遴选 | 第18页 |
3.1.2 德国检察官遴选 | 第18-19页 |
3.1.3 法国检察官遴选 | 第19页 |
3.1.4 日本检察官遴选 | 第19-20页 |
3.2 检察人员分类管理 | 第20-21页 |
3.2.1 德国检察人员分类 | 第20页 |
3.2.2 日本检察人员分类 | 第20-21页 |
3.2.3 韩国检察人员分类 | 第21页 |
3.3 工资待遇保障 | 第21-22页 |
3.3.1 日本工资待遇保障 | 第21-22页 |
3.3.2 美国工资待遇保障 | 第2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4章 检察官员额制改革的实证考察 | 第23-35页 |
4.1 检察官员额制的顶层设计 | 第23-24页 |
4.2 检察官员额制的改革进程 | 第24-27页 |
4.3 检察官员额制的试点观察 | 第27-29页 |
4.3.1 检察官遴选突出业务能力 | 第27-28页 |
4.3.2“入额”不是“一劳永逸” | 第28页 |
4.3.3 严控领导干部入额 | 第28页 |
4.3.4 立足实际合理变通 | 第28-29页 |
4.4 检察官员额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4.4.1 遴选制度困境 | 第29-31页 |
4.4.2“员外”检察官信心不足 | 第31-32页 |
4.4.3 区域差异较大 | 第32-33页 |
4.4.4 短期内案多人少矛盾突出 | 第33-3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检察官员额制改革的未来 | 第35-52页 |
5.1 深化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 | 第35-39页 |
5.1.1 落实检察人员分类管理 | 第35页 |
5.1.2 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5.1.3 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方案设计 | 第36-39页 |
5.2 建立科学的检察官遴选制度 | 第39-41页 |
5.2.1 实行专业化考查 | 第39-40页 |
5.2.2 多种因素综合考量 | 第40页 |
5.2.3 考虑检察官职业发展路径 | 第40-41页 |
5.3 推进主任检察官制度 | 第41-43页 |
5.3.1 主任检察官的地位和职责 | 第41页 |
5.3.2 责任制的主体并非主任检察官 | 第41-42页 |
5.3.3 主任检察官制度促进“精英化”实现 | 第42-43页 |
5.4 行政负责人去行政化 | 第43-45页 |
5.4.1 设置行政负责人的必要性 | 第43页 |
5.4.2 行政负责人的职权配置 | 第43-44页 |
5.4.3 主任检察官和行政负责人并存 | 第44-45页 |
5.5 完善检察官职业保障 | 第45-47页 |
5.5.1 完善身份保障 | 第45-46页 |
5.5.2 完善职权保障 | 第46页 |
5.5.3 完善待遇保障 | 第46-47页 |
5.6 妥善安置“员外”检察官 | 第47-50页 |
5.6.1 分流安置原则 | 第47-48页 |
5.6.2 分类分流安置 | 第48-49页 |
5.6.3 消解安置难题 | 第49-5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