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章 羁押必要性审查基础理念概述 | 第13-24页 |
第一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内涵界定 | 第13-18页 |
一、羁押必要性审查与相关概念之比较 | 第13-17页 |
二、羁押必要性审查概念的特定性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性质定位 | 第18-20页 |
一、诉讼监督属性 | 第18页 |
二、司法救济属性 | 第18-19页 |
三、“建议权”属性的理解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立法原意解读 | 第20-24页 |
一、保障被羁押人的人权 | 第20-21页 |
二、落实宽严相济的法律政策 | 第21页 |
三、节约司法资源 | 第21-22页 |
四、解决高羁押率的司法难题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运行现状 | 第24-32页 |
第一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立法和实践运行情况 | 第24-26页 |
一、立法现状 | 第24-25页 |
二、实践运行现状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羁押必要性实践问题梳理 | 第26-32页 |
一、逮捕率有所下降,高羁押率未发生根本改变 | 第26-27页 |
二、羁押对逮捕的依赖性仍然较大 | 第27页 |
三、捕后判轻刑、缓刑的比例仍然很高 | 第27-28页 |
四、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开展不理想 | 第28-32页 |
第三章 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现实障碍 | 第32-39页 |
第一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实施机制不健全 | 第32-36页 |
一、羁押理由证明标准不明确 | 第32页 |
二、依申请启动审查程序缺乏权利保障机制 | 第32-33页 |
三、羁押替代性措施实践操作性不强 | 第33-34页 |
四、重视羁押措施的考核价值导向 | 第34-35页 |
五、获取审查案件信息渠道不畅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传统羁押观念的不利影响 | 第36-39页 |
一、检察人员司法理念转变不到位 | 第36页 |
二、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矛盾突出 | 第36-37页 |
三、检察机关受制于公安、法院、党政机关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 第37页 |
四、在押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淡薄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实施机制完善建议 | 第39-51页 |
第一节 优化机制自身运行程序 | 第39-43页 |
一、完善审查启动程序 | 第39-41页 |
二、规范量化评估方式 | 第41-43页 |
三、建立审查救济程序 | 第43页 |
第二节 完善非羁押诉讼和羁押控制程序 | 第43-47页 |
一、推行轻微刑事案件非羁押诉讼 | 第43-44页 |
二、完善羁押控制程序 | 第44-45页 |
三、以刑事和解创造羁押条件变更 | 第45页 |
四、完善后续监管机制 | 第45-47页 |
第三节 注重网络信息化手段应用 | 第47-49页 |
一、搭建“政法大数据”网络共享平台 | 第47-48页 |
二、依托“办案系统”解决案件信息获取不畅难题 | 第48页 |
三、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审查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建立羁押必要性审查激励追责机制 | 第49-51页 |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 | 第49页 |
二、加大对统计指标的规范管理 | 第49-50页 |
三、建立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