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道德耻感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研究背景第8-18页
    1.1 概念界定第9-13页
        1.1.1 道德耻感第9-10页
        1.1.2 其他相关概念第10-13页
    1.2 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道德耻感的维度结构第13-14页
        1.2.2 道德耻感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1.2.3 道德耻感的功能作用第15-16页
        1.2.4 道德耻感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 小结第17-18页
2 问题提出第18-21页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18页
    2.2 研究设计第18-20页
        2.2.1 研究目的第18页
        2.2.2 研究内容第18页
        2.2.3 研究假设第18-19页
        2.2.4 研究流程第19页
        2.2.5 研究方法第19-20页
    2.3 研究意义第20-21页
        2.3.1 理论意义第20页
        2.3.2 实践意义第20-21页
3 青少年道德耻感的结构研究第21-28页
    3.1 目的第21页
    3.2 过程第21-26页
        3.2.1 开放式问卷第21-23页
        3.2.2 初测问卷第23-25页
        3.2.3 正式问卷第25-26页
    3.3 结果第26-27页
        3.3.1 信度分析第26-27页
        3.3.2 效度分析第27页
    3.4 结论第27-28页
4 青少年道德耻感的现状特点研究第28-34页
    4.1 目的第28页
    4.2 方法第28-29页
        4.2.1 研究工具第28页
        4.2.2 研究对象第28-29页
        4.2.3 统计方法第29页
    4.3 结果第29-32页
        4.3.1 描述统计第29页
        4.3.2 差异分析第29-32页
    4.4 讨论第32-33页
        4.4.1 青少年道德耻感的描述统计第32页
        4.4.2 青少年道德耻感的差异分析第32-33页
    4.5 结论第33-34页
5 自尊、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与青少年道德耻感的关系研究第34-39页
    5.1 目的第34页
    5.2 方法第34页
        5.2.1 研究对象第34页
        5.2.2 研究工具第34页
        5.2.3 统计方法第34页
    5.3 结果第34-37页
        5.3.1 自尊、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与青少年道德耻感的相关关系第34-36页
        5.3.2 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青少年自尊与道德耻感中的中介作用第36-37页
    5.4 讨论第37-38页
        5.4.1 自尊、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与青少年道德耻感的关系分析第37-38页
        5.4.2 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自尊与青少年道德耻感中的中介作用分析第38页
    5.5 结论第38-39页
6 道德耻感对青少年道德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第39-42页
    6.1 实验目的第39页
    6.2 实验过程第39页
        6.2.1 被试第39页
        6.2.2 测量工具第39页
        6.2.3 实验设计第39页
        6.2.4 统计方法第39页
    6.3 实验结果第39-41页
        6.3.1 分组检验第39-40页
        6.3.2 描述统计第40页
        6.3.3 差异分析第40-41页
    6.4 讨论第41页
    6.5 结论第41-42页
7 总的讨论与结论第42-46页
    7.1 总的讨论第42-44页
        7.1.1 关于青少年道德耻感的理论结构第42页
        7.1.2 关于青少年道德耻感的现状特点第42-43页
        7.1.3 关于自尊、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与道德耻感的关系第43页
        7.1.4 关于道德耻感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影响实验第43-44页
    7.2 主要贡献与研究不足第44-45页
        7.2.1 主要贡献第44页
        7.2.2 研究不足第44-45页
    7.3 总结论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5页
附录第55-58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5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55页
    C. 开放式问卷第55页
    D. 调查问卷第55-58页
    E. 实验材料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情绪词汇对面孔可信度评估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下一篇:浅析中国民族美术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