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金属团簇简介及其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过渡族金属团簇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计算理论基础和软件介绍 | 第12-19页 |
2.1 计算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2.1.1 分子动力学 | 第12页 |
2.1.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2页 |
2.1.3 模拟退火方法 | 第12页 |
2.1.4 Thomas-Fermi理论 | 第12-13页 |
2.1.5 Hohenberg-Kohn理论 | 第13-14页 |
2.1.6 Kohn-Sham方程 | 第14-15页 |
2.1.7 局域密度近似(LDA)和广义梯度近似(GGA) | 第15-16页 |
2.1.8 交换相关能的处理方法 | 第16页 |
2.2 计算软件 | 第16-19页 |
第三章 Au-Pd/Ag/Pt合金纳米颗粒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 第19-30页 |
3.1 引言 | 第19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3.2.1 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 MD)和初始结构 | 第19-20页 |
3.2.2 Gupta多体势 | 第20页 |
3.2.3 计算物理量 | 第20-21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1-29页 |
3.3.1 Au-Pd、Au-Ag、Au-Pt双金属团簇低温退火结构的偏析行为 | 第21-26页 |
3.3.2 Au-Pt双金属团簇的组分偏析行为 | 第26-27页 |
3.3.3 Au-Pt双金属团簇的比热曲线 | 第27-29页 |
3.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u_(13)、Pt_(13)、Au_(12)Pt和Pt_(12)Au团簇 | 第30-44页 |
4.1 引言 | 第30-31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31页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1-43页 |
4.3.1 Pt_(13)团簇的几何结构 | 第31-33页 |
4.3.2 Au_(13)团簇的几何结构 | 第33-34页 |
4.3.3 Pt12Au混合金属团簇的几何结构 | 第34-35页 |
4.3.4 Au12Pt混合金属团簇的几何结构 | 第35-36页 |
4.3.5 垂直电离势和垂直电子亲和势 | 第36-39页 |
4.3.6 纯金属团簇Au_(13)和Pt_(13)的态密度 | 第39-41页 |
4.3.7 混合金属团簇Au_(12)Pt和Pt_(12)Au的态密度 | 第41-43页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第一性原理研究Rh_n(n=6、7)团簇与小分子体系的相互作用 | 第44-62页 |
5.1 引言 | 第44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5-60页 |
5.3.1 Rh_n(n=6、7)团簇及八种小分子气体的几何结构 | 第45-47页 |
5.3.2 Rhn(n=6、7)团簇与八种小分子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47-53页 |
5.3.3 Rhn(n=6、7)团簇与八种小分子气体之间的电荷转移 | 第53-60页 |
5.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总结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