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图表目次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理论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批评 | 第13-18页 |
第四节 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设 | 第18-23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六节 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24-25页 |
第七节 章节安排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从杜鲁门到艾森豪威尔的第四点计划(1950-1961) | 第26-68页 |
第一节 第四点计划的背景和目标 | 第26-30页 |
第二节 以第四点计划建构政治杠杆 | 第30-52页 |
第三节 第四点计划的“杠杆”效应 | 第52-54页 |
第四节 对美国“第四点计划”杠杆建构的评估 | 第54-64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64-68页 |
第三章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外交(1954-1960) | 第68-120页 |
第一节 赫鲁晓夫对华开展经济援助外交的背景 | 第68-70页 |
第二节 苏联利用经济援助外交对华建构政治杠杆 | 第70-103页 |
第三节 苏联对华经济援助外交的结果 | 第103-104页 |
第四节 对苏联对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的评估 | 第104-115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115-120页 |
第四章 越南战争期间中国对越经济援助外交(1961-1973) | 第120-166页 |
第一节 中国对越实施经济援助外交的背景 | 第120-122页 |
第二节 中国利用经济援助外交对越建构政治杠杆 | 第122-140页 |
第三节 中国对越经济援助外交的终止 | 第140-142页 |
第四节 对中国对越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的评估 | 第142-163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163-16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166-181页 |
第一节 经济援助外交的理论问题再探 | 第166-174页 |
第二节 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启示 | 第174-179页 |
第三节 对经济援助外交后续研究的考虑 | 第179-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92页 |
人名对照 | 第192-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