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钢框架柱倒塌分析计算模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钢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试验研究第11-13页
        1.2.2 数值模拟第13-14页
    1.3 建立倒塌分析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传统有限元分析法第14-15页
        1.3.2 离散元法第15页
        1.3.3 向量式有限元法第15-16页
        1.3.4 显式有限元法数值计算方法第16页
    1.4 规范相关规定及现有研究的不足第16-17页
    1.5 本课题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基于损伤本构的钢框架柱倒塌有限元理论与验证第19-30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钢材的累积损伤与失效模型第19-23页
        2.2.1 钢材的累积损伤与失效理论第19-20页
        2.2.2 钢材的损伤萌生阶段建模第20-21页
        2.2.3 钢材的损伤演化规律及单元删除第21-23页
    2.3 动态显式算法理论第23-27页
        2.3.1 动态显式分析方法第23-24页
        2.3.2 显式算法和隐式算法对比第24-25页
        2.3.3 显式算法的优势、适用问题类型第25页
        2.3.4 显式算法的稳定性第25-27页
    2.4 显式有限元方法验证第27-29页
        2.4.1 破坏形态第27-28页
        2.4.2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钢框架柱倒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30-57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计算模型设计第30-33页
        3.2.1 计算简图第30-31页
        3.2.2 计算模型说明第31-32页
        3.2.3 算例尺寸设计第32-33页
    3.3 钢框架柱倒塌过程有限元建模关键问题第33-38页
        3.3.1 材料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3.3.2 分析步的设置第35-36页
        3.3.3 网格的划分第36-37页
        3.3.4 边界条件和荷载的施加第37-38页
        3.3.5 后处理第38页
    3.4 工字形截面钢框架柱倒塌过程模拟结果分析第38-52页
        3.4.1 破坏过程及机理分析第38-44页
        3.4.2 不同翼缘宽厚比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第44-46页
        3.4.3 不同腹板高厚比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第46-49页
        3.4.4 不同轴压比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第49-52页
    3.5 箱形截面钢框架柱倒塌过程模拟结果分析第52-56页
        3.5.1 破坏过程及机理分析第52-53页
        3.5.2 不同壁板宽厚比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第53-55页
        3.5.3 不同轴压比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第55-56页
    3.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钢框架柱塑性铰模型的提出及柱损伤等级判别标准研究第57-67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塑性铰及塑性铰模型第57-59页
        4.2.1 塑性铰的有关概念第57页
        4.2.2 SAP2000中塑性铰的定义第57-58页
        4.2.3 提出新的塑性铰模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58-59页
    4.3 压弯破坏的钢框架柱集中塑性铰模型的提出、验证与应用第59-64页
        4.3.1 集中塑性铰模型的提出第59-62页
        4.3.2 集中塑性铰模型的验证第62-63页
        4.3.3 集中塑性铰模型的应用第63-64页
    4.4 基于塑性铰模型的钢框架柱损伤等级的判别标准研究第64-66页
        4.4.1 性能点的定义第64-65页
        4.4.2 压弯破坏的钢框架柱损伤等级判别标准的提出第65-66页
        4.4.3 压弯破坏的钢框架柱损伤等级判别标准对实际设计的作用第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5.1 结论第67-69页
        5.1.1 理论研究结论第67页
        5.1.2 数值模拟结论第67-69页
    5.2 问题及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锈蚀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受弯性能研究
下一篇:邻近荷载位置对基坑变形稳定影响规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