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8页 |
1.1 引言 | 第18-19页 |
1.2 肥胖的严重性及危害 | 第19-20页 |
1.3 肥胖的治疗 | 第20-22页 |
1.4 肥胖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4.1 功能影像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4.2 结构影像研究 | 第24页 |
1.4.3 内分泌研究 | 第24页 |
1.4.4 基因组学研究 | 第24-25页 |
1.5 脑成像技术 | 第25-26页 |
1.6 研究方法简介 | 第26页 |
1.7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6页 |
1.8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减肥手术引起的肥胖患者大脑功能活动水平变化的研究 | 第28-36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被试选取与数据采集 | 第28-30页 |
2.3 静息态数据处理 | 第30-32页 |
2.3.1 数据预处理 | 第30-31页 |
2.3.2 感兴趣区域(ROIs)提取 | 第31-32页 |
2.4 数据处理结果 | 第32-33页 |
2.4.1 基于静息态肥胖患者与正常体重者的ALFF差异 | 第32页 |
2.4.2 基于静息态肥胖患者术前与术后一个月的ALFF差异 | 第32-33页 |
2.5 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减肥手术引起的肥胖患者大脑结构可塑性研究 | 第36-46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被试选取与数据采集 | 第36页 |
3.3 弥散张量成像(DTI) | 第36-38页 |
3.3.1 弥散张量成像原理 | 第36-37页 |
3.3.2 弥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参数及其意义 | 第37-38页 |
3.4 DTI数据处理过程 | 第38-41页 |
3.4.1 数据处理软件简介 | 第38-39页 |
3.4.2 DTI数据处理过程 | 第39-41页 |
3.5 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3.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3-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大脑核团间有效连接与结构连接变化的研究 | 第46-52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有效连接分析 | 第46-48页 |
4.2.1 Granger因果连接分析方法 | 第46页 |
4.2.2 肥胖患者与正常体重者不同感兴趣区的Granger值差异 | 第46-47页 |
4.2.3 肥胖患者术前与术后一个月不同感兴趣区的Granger值差异 | 第47页 |
4.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7-48页 |
4.3 结构连接分析 | 第48-51页 |
4.3.1 确定性纤维追踪 | 第48-49页 |
4.3.2 肥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结构连接差异 | 第49-50页 |
4.3.3 肥胖患者术前与术后一个月结构连接差异 | 第50-51页 |
4.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大脑功能与结构连接的多模态融合相关性研究 | 第52-58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相关性分析方法 | 第52-53页 |
5.3 大脑功能活动与结构变化间相关分析 | 第53-54页 |
5.4 大脑核团间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4页 |
5.5 相关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4-5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8-62页 |
6.1 总结 | 第58-59页 |
6.1.1 肥胖以及减肥手术对于大脑功能基线水平活动的影响 | 第58页 |
6.1.2 肥胖以及减肥手术对于大脑白质纤维结构的影响 | 第58页 |
6.1.3 大脑核团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分析 | 第58-59页 |
6.1.4 相关性分析 | 第59页 |
6.2 结论 | 第59-62页 |
第七章 不足与展望 | 第62-64页 |
7.1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62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