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非公有制企业与党组织作用理论概述 | 第15-26页 |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相关概念 | 第15-19页 |
1.生产资料所有制涵义 | 第15-16页 |
2.非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企业 | 第16-17页 |
3.非公有制企业特征 | 第17-19页 |
(二)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设立依据 | 第19-22页 |
1.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2.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现实依据 | 第21-22页 |
(三)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作用的意义 | 第22-26页 |
1.有利“两个健康发展”的实现 | 第22-23页 |
2.有利于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传递正能量 | 第23-24页 |
3.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第24页 |
4.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 第24-26页 |
二、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作用成效与基本经验 | 第26-36页 |
(一)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建设历程 | 第26-29页 |
1.初步探索(1979-1997) | 第26-27页 |
2.规范提高阶段(1998—2002) | 第27-28页 |
3.创新发展阶段(2003 年至今) | 第28-29页 |
(二)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建设的成效 | 第29-34页 |
1.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加强 | 第30-31页 |
2.企业员工对党组织作用认识提升 | 第31-32页 |
3.企业主对党组织作用认同度提升 | 第32-34页 |
(三)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 第34-36页 |
1.注重政治核心和政治引导 | 第34-35页 |
2.注重助推企业发展 | 第35页 |
3.注重协调监督与和谐关系 | 第35页 |
4.注重文化建设和团结凝聚 | 第35-36页 |
三、非公有制企业中提升党组织作用成效面临的问题 | 第36-50页 |
(一)影响党组织政治作用的基本因素 | 第36-41页 |
1.对党组织作用的认识偏差 | 第36-37页 |
2.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配角倾向” | 第37-38页 |
3.党员职工存在的“非主人翁”意识 | 第38-39页 |
4.普通员工存在的“雇佣意识” | 第39-41页 |
(二)影响党组织经济助推作用的主要问题 | 第41-45页 |
1.党组织结构缺乏稳定性 | 第41-42页 |
2.党组织工作效率问题 | 第42-44页 |
3.党组织工作制度创新不足 | 第44-45页 |
(三)影响党组织服务与沟通作用的主要因素 | 第45-47页 |
1.党务工作者服务意识不强 | 第45-46页 |
2.“服务型”党组织的成效不足 | 第46-47页 |
3.企业主支持力度不足 | 第47页 |
(四)影响党组织协商与监督作用的主要问题 | 第47-50页 |
1.协商与监督内容限制 | 第47-48页 |
2.协商与监督的主体限制 | 第48页 |
3.协商与监督的环境不优 | 第48-50页 |
四、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成效的对策思考 | 第50-60页 |
(一)加强政治导向、强化“二个作用” | 第50-53页 |
1.统一认识、全面提升政治作用 | 第50-51页 |
2.抓好“两个覆盖”、拓宽政治成效影响力 | 第51-53页 |
(二)凝聚动力、提高经济助推效能 | 第53-56页 |
1.协调多方关系、助推企业发展 | 第53-54页 |
2.构建激励机制、助推效率提升 | 第54-55页 |
3.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 第55-56页 |
(三)强化联系沟通、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 第56-58页 |
1.提高整体素质、增强服务意识 | 第56-57页 |
2.围绕中心任务、抓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 第57-58页 |
3.加强联系沟通、完善服务机制 | 第58页 |
(四)健全协商监督机制、提高协同配合力 | 第58-60页 |
1.构建协商联动机制、形成上下一致“合力” | 第58-59页 |
2.构建良好协商环境、提升协商监督作用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