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软土流变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被动桩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室内蠕变试验 | 第15-31页 |
2.1 软土的一般工程性质 | 第15-16页 |
2.2 软土的流变特性 | 第16-18页 |
2.3 工程地质概况 | 第18-19页 |
2.4 室内蠕变试验 | 第19-23页 |
2.4.1 试验土样 | 第20-22页 |
2.4.2 试验仪器 | 第22页 |
2.4.3 加载方式和试验步骤 | 第22-23页 |
2.4.4 试验方案 | 第23页 |
2.4.5 试验参数 | 第23页 |
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2.5.1 重塑土样试验结果 | 第23-27页 |
2.5.2 改性土样试验结果 | 第27-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围堤对单桩位移影响的时间相关性分析 | 第31-49页 |
3.1 常用土体本构模型 | 第31-36页 |
3.1.1 Mohr-Coulomb模型 | 第31-32页 |
3.1.2 Drucker-Prager模型 | 第32-33页 |
3.1.3 扩展的Drucker-Prager模型 | 第33-35页 |
3.1.4 Mohr-Coulomb模型与Drucker-Prager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35-36页 |
3.2 有限元模型与计算参数 | 第36-42页 |
3.2.1 工程简介 | 第36-39页 |
3.2.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假定 | 第39页 |
3.2.3 模型结构尺寸与桩、土参数 | 第39-40页 |
3.2.4 边界条件与桩土接触 | 第40-41页 |
3.2.5 荷载和分析步 | 第41-42页 |
3.3 围堤对桩基位移影响研究 | 第42-48页 |
3.3.1 围堤存在对桩基位移的影响 | 第42-45页 |
3.3.2 围堤位置对桩基位移影响的时间相关性分析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堆载对群桩位移影响的时间相关性研究 | 第49-63页 |
4.1 有限元模型与计算工况 | 第49-51页 |
4.2 堆载对桩基位移影响研究 | 第51-60页 |
4.2.1 堆载与否对群桩位移的影响 | 第51-54页 |
4.2.2 堆载位置对群桩位移影响的时间相关性分析 | 第54-57页 |
4.2.3 堆载等级对群桩位移影响的时间相关性分析 | 第57-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五章 桩基偏移对策研究 | 第63-71页 |
5.1 水泥搅拌桩加固措施 | 第63页 |
5.2 有限元模型与计算方案 | 第63-64页 |
5.2.1 材料本构模型与参数 | 第63-64页 |
5.2.2 计算方案 | 第64页 |
5.3 加固对桩基位移影响的研究 | 第64-68页 |
5.3.1 加固对桩基位移的影响 | 第64-67页 |
5.3.2 加固范围对桩基位移的影响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