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论文--军事理论论文--军事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军事心理学论文

人格对武警官兵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路径及干预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7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7-20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第20-32页
    2.1 人格第20-21页
        2.1.1 人格的内涵第20-21页
        2.1.2 人格特质的维度第21页
    2.2 创伤后应激障碍第21-24页
        2.2.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第21-22页
        2.2.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第22-24页
    2.3 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第24-27页
        2.3.1 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第24-25页
        2.3.2 心理学影响因素第25-26页
        2.3.3 其他因素第26-27页
    2.4 结构方程模型第27-28页
        2.4.1 模型结构第27-28页
        2.4.2 分析过程第28页
    2.5 中介效应第28-31页
        2.5.1 中介效应概念第28-29页
        2.5.2 多重链式中介效应第29-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关系模型构建和研究设计第32-40页
    3.1 研究模型的假设第32-35页
        3.1.1 人格特质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关系第32页
        3.1.2 人格特质与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以及反刍思维的关系第32-33页
        3.1.3 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以及反刍思维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关系第33-34页
        3.1.4 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以及反刍思维之间的关系第34页
        3.1.5 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以及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第34-35页
    3.2 关系模型的构建第35-36页
    3.3 研究设计第36-39页
        3.3.1 研究目的第36页
        3.3.2 被试选择第36-37页
        3.3.3 研究调查方法第37-39页
        3.3.4 施测过程第39页
        3.3.5 数据统计与处理方法第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第40-54页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第40页
    4.2 武警战士的调查结果第40-43页
        4.2.1 武警战士人格特质的水平第40-41页
        4.2.2 武警战士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以及反刍思维的水平第41-42页
        4.2.3 经历创伤事件后武警战士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水平第42页
        4.2.4 创伤组和无创伤组武警战士各因素的水平对比第42-43页
    4.3 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第43-44页
    4.4 影响因素之间的多重线性回归第44-46页
    4.5 结构方程模型第46-48页
    4.6 中介效应第48-49页
    4.7 讨论第49-52页
        4.7.1 武警战士的基本特征分析第49页
        4.7.2 创伤组武警战士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分析第49-50页
        4.7.3 武警战士创伤组与无创伤组的对比分析第50页
        4.7.4 武警战士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第50-52页
        4.7.5 中介效应分析第52页
    4.8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武警战士创伤后应激反应干预策略第54-63页
    5.1 武警战士创伤后应激反应干预原则第54-55页
    5.2 武警战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矩阵式控制体系第55-56页
    5.3 武警战士创伤后应激反应安全管理系统第56-57页
    5.4 武警战士创伤后应激反应干预模型第57-59页
        5.4.1 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干预时间模型第57-58页
        5.4.2 社会支持干预系统模型第58-59页
    5.5 武警战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干预方案第59-62页
        5.5.1 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干预实施者第59页
        5.5.2 创伤后应激反应干预过程第59-61页
        5.5.3 创伤后应激反应干预方法第61-62页
    5.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附录 武警战士研究调查问卷第71-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与主要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牡丹区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循证社区矫正方案制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