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以顺义新城为例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7-21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1-23页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23-25页
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第25-46页
    2.1 城市地质环境第25页
    2.2 城市地下空间的内涵、基本特点第25-28页
        2.2.1 城市地下空间内涵第25-26页
        2.2.2 城市地下空间的优越性第26-27页
        2.2.3 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前景第27-28页
    2.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目的和内容第28-34页
        2.3.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第28-29页
        2.3.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基础第29-32页
        2.3.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内容第32-34页
    2.4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34-44页
        2.4.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第34-40页
        2.4.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40-41页
        2.4.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第41-44页
    2.5 应用软件方法概述第44-46页
        2.5.1 GOCAD3D 地质建模软件第44-45页
        2.5.2 MAPGIS软件第45-46页
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实践研究第46-64页
    3.1 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背景、规划建设及评价的必要性第47-50页
        3.1.1 研究区开发地下空间的需求背景第47页
        3.1.2 研究区新城规划概述第47-49页
        3.1.3 开展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必要性第49页
        3.1.4 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流程第49-50页
    3.2 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第50-53页
        3.2.1 自然地理概况第50-51页
        3.2.2 地形地貌第51-53页
    3.3 研究区地质背景特征第53-62页
        3.3.1 地质构造第53-55页
        3.3.2 地层岩性特征第55-59页
        3.3.3 水文地质条件第59-62页
        3.3.4 地震活动特征第62页
    3.4 研究区不良地质作用第62-64页
        3.4.1 地面沉降第62页
        3.4.2 砂土液化第62-63页
        3.4.3 地裂缝延展第63页
        3.4.4 断裂活动及地震活动第63-64页
4 研究区地质载体特征及其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制约作用分析第64-84页
    4.1 研究区地下空间的地质载体的特征第64-74页
        4.1.1 研究区地下空间地质载体的构成第64页
        4.1.2 地下空间地质载体定位第64页
        4.1.3 地下空间地质载体3D组合第64-66页
        4.1.4 研究区地下空间载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第66-68页
        4.1.5 研究区地质载体动力地质作用特征第68-71页
        4.1.6 地质载体水环境特征第71-74页
    4.2 研究区地下空间地质载体的工程特性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制约作用分析第74-84页
        4.2.1 特殊土工程特性及其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第74-75页
        4.2.2 水环境特征及其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第75-77页
        4.2.3 动力地质作用对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制约作用第77-81页
        4.2.4 地层组合对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第81-84页
5 研究区地下空间地质载体3D模型构建及物性分析第84-99页
    5.1 研究区地下空间地质载体信息系统(GCIS)的建立第84-85页
        5.1.1 数据采集第84页
        5.1.2 数据整理第84-85页
        5.1.3 信息系统的组成第85页
    5.2 应用的数学分析方法第85-86页
    5.3 研究成果的系列图件第86页
    5.4 研究区地下空间地质载体3D模型构建第86-99页
        5.4.1 研究区地质载体建模软件第86-88页
        5.4.2 研究区地下空间地质载体 3D 建模流程第88-89页
        5.4.3 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载体 3D 地层结构模型构建第89-91页
        5.4.4 研究区地下空间载体力学物性模型第91-99页
6 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第99-122页
    6.1 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第99-100页
    6.2 研究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第100-101页
        6.2.1 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主控要素信息的提取第100页
        6.2.2 研究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权重分配第100-101页
    6.3 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和方法第101-117页
        6.3.1 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分级第101-107页
        6.3.2 指标因素权重的确定第107-112页
        6.3.3 地质环境质量分区的模糊综合评判及优化分析第112-114页
        6.2.4 基于GIS的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实现第114-117页
    6.4 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分区评价第117-120页
    6.5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与应用第120-122页
7 结论和建议第122-124页
    7.1 结论第122-123页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0页
附录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源热泵对地温场的影响及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下一篇:利用SSR和特殊基因序列对中国杂草稻的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