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出所警务改革研究--以浦东公安分局派出所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一、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二、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三、研究的创新性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公安派出所警务改革的理论及现实基础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公安派出所概述 | 第18-21页 |
一、公安派出所性质 | 第18-19页 |
二、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基本内容 | 第19页 |
三、公安派出所的作用地位 | 第19页 |
四、公安派出所警务改革历程回顾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公安派出所警务改革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政府效率和绩效评估 | 第21-22页 |
二、公共管理学的需求理论 | 第22页 |
三、公共经济学的公共物品供给理论 | 第22-23页 |
四、犯罪学的破窗理论 | 第23页 |
第三节 公安派出所警务改革的现实意义 | 第23-25页 |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23-24页 |
二、公安事业发展的需要 | 第24页 |
三、派出所警务自身革新的需要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公安派出所警务现状分析 | 第25-40页 |
第一节 派出所工作面临的问题 | 第25-33页 |
一、组织机构体系尚不合理 | 第25-27页 |
二、管理职能依赖的平台日趋弱化 | 第27-28页 |
三、服务职能虚化变形 | 第28-29页 |
四、警察队伍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 第29-33页 |
第二节 成因分析 | 第33-40页 |
一、思想观念的偏差 | 第33页 |
二、经营管理的粗放 | 第33-35页 |
三、行政手段的单一 | 第35-36页 |
四、配套机制的缺失 | 第36-40页 |
第四章 国外警务改革的经验借鉴 | 第40-43页 |
第一节 部分国家警务改革经验 | 第40-41页 |
一、美国的社区警务 | 第40页 |
二、英国的快速反应系统 | 第40页 |
三、法国的城市巡逻机制 | 第40-41页 |
四、新加坡的NPC(邻里警察中心)体系 | 第41页 |
五、日本的交番制度 | 第41页 |
第二节 国外警务改革经验带来的启示 | 第41-43页 |
一、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 | 第42页 |
二、实战化的警务模式 | 第42页 |
三、注重警员素质提高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公安派出所警务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43-62页 |
第一节 立足基层一线拓展公安派出所职能 | 第43-46页 |
一、新时期下对公安派出所的再认识 | 第43-44页 |
二、实现动态管理的三大保障 | 第44-45页 |
三、派出所职能的拓展 | 第45-46页 |
第二节 从实战出发理顺警务运作机制 | 第46-51页 |
一、破除传统观念误区 | 第47-48页 |
二、保持简单的组织结构 | 第48页 |
三、改善领导管理体制和部门协作关系 | 第48-50页 |
四、优化基层警力配置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围绕效率警务正确倡导行政社会化 | 第51-55页 |
一、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 第52-53页 |
二、建立职能部门联动机制 | 第53-54页 |
三、减少派出所非警务活动 | 第54-55页 |
四、提高警务工作效率 | 第55页 |
第四节 健全配套保障机制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 第55-62页 |
一、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 第56-58页 |
二、落实有效的激励措施 | 第58-59页 |
三、缓解基层民警职业压力 | 第59页 |
四、内强素质加快公安教育步伐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