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25页 |
1.1.1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分类 | 第15-18页 |
1.1.2 国内外研发动态及典型产品介绍 | 第18-25页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1.2.1 课题来源 | 第25页 |
1.2.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2.3 本论文体系结构 | 第27-28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电动变速驱动单元构造及工作模式 | 第29-39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电动变速驱动单元结构 | 第29-34页 |
2.2.1 电动变速驱动单元的构造 | 第29-34页 |
2.3 E.T.Driver在整车中的布置方式 | 第34-35页 |
2.4 E.T.Driver工作模式 | 第35-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电动变速驱动单元动态特性及建模 | 第39-57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基于SIMULATIONX软件建模所需主要零部件特性和建模 | 第39-54页 |
3.2.1 发动机模块 | 第39-43页 |
3.2.2 高压电池模块 | 第43-45页 |
3.2.3 E.T.Driver模块构建 | 第45-54页 |
3.2.4 阻力模型 | 第54页 |
3.3 基于CRUISE软件的仿真模型搭建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电动变速驱动单元最优扭矩控制策略 | 第57-97页 |
4.1 动力传动系统数学模型 | 第57-58页 |
4.2 升档过程E.T.Driver最优扭矩控制策略 | 第58-70页 |
4.2.1 升档过程中E.T.Driver允许输出最大扭矩大于或等于行驶阻力扭矩 | 第60-62页 |
4.2.2 升档过程中E.T.Driver允许输出最大扭矩小于行驶阻力扭矩 | 第62-70页 |
4.3 电机扭矩及发动机扭矩的分配及加权系数Z的确定 | 第70-73页 |
4.3.1 确定加权系数Z | 第70-71页 |
4.3.2 影响结合过程的因素 | 第71-72页 |
4.3.3 E.T.Driver中电机输出扭矩对换挡质量的重要协调作用 | 第72-73页 |
4.4 降档过程E.T.Driver扭矩控制策略 | 第73-74页 |
4.4.1 非制动降挡过程 | 第73页 |
4.4.2 制动降档换挡过程 | 第73-74页 |
4.5 起步过程中E.T.Driver扭矩控制策略 | 第74-75页 |
4.5.1 E.T.Driver输出扭矩大于或等于起动阻力扭矩的情况下 | 第74-75页 |
4.5.2 E.T.Driver输出扭矩小于起动阻力扭矩的情况下 | 第75页 |
4.6 发动机转速控制 | 第75-77页 |
4.7 E.T.Driver中电机控制 | 第77-85页 |
4.7.1 永磁同步电动机与其它电机的区别 | 第78-79页 |
4.7.2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 第79-81页 |
4.7.3 E.T.Driver中电机控制 | 第81-85页 |
4.8 控制策略验证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85-95页 |
4.8.1 AMT换挡过程仿真结果 | 第85-86页 |
4.8.2 E.T.Driver换挡过程仿真结果 | 第86-90页 |
4.8.3 经济性仿真结果分析 | 第90-91页 |
4.8.4 整车动力性仿真结果分析 | 第91-95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五章 E.T.Driver控制器及其它主要零部件控制器软硬件设计及台架试验 | 第97-113页 |
5.1 E.T.Driver控制器和其他主要零部件控制器模块设计 | 第97-108页 |
5.1.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99-105页 |
5.1.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105-106页 |
5.1.3 试验监控系统 | 第106-108页 |
5.2 台架试验 | 第108-112页 |
5.2.1 试验目的 | 第108页 |
5.2.2 实验方案 | 第108-109页 |
5.2.3 台架试验结果 | 第109-11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六章 E.T.Driver换挡过程实车试验 | 第113-126页 |
6.1 实验目的 | 第113页 |
6.2 试验装置 | 第113页 |
6.3 实验方案 | 第113-114页 |
6.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4-124页 |
6.5 结论 | 第124-12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126-129页 |
7.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6-127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