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轴向槽道热管的多热源多热沉传热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热管的发展现状 | 第9页 |
| 1.2 多热源多热沉工况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3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 1.4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14-15页 |
| 第2章 热管概述 | 第15-25页 |
| 2.1 热管工作原理 | 第15-18页 |
| 2.1.1 表面张力 | 第15-16页 |
| 2.1.2 接触角 | 第16-17页 |
| 2.1.3 毛细力 | 第17-18页 |
| 2.2 热管的工作特点和分类 | 第18-19页 |
| 2.2.1 热管的工作特点 | 第18-19页 |
| 2.2.2 热管的分类 | 第19页 |
| 2.3 热管设计 | 第19-23页 |
| 2.3.1 工作液体的选择 | 第19-21页 |
| 2.3.2 壳体材料的选择 | 第21-22页 |
| 2.3.3 吸液芯的选择 | 第22页 |
| 2.3.4 充液率的选择 | 第22-23页 |
| 2.4 热管的传热极限 | 第23-24页 |
| 2.5 热管的应用 | 第24-25页 |
| 第3章 热管内部流动和传热特性 | 第25-36页 |
| 3.1 热管内部流动和传热的数值计算 | 第25-28页 |
| 3.2 热阻分析 | 第28-30页 |
| 3.3 压力损失 | 第30-32页 |
| 3.3.1 液体流动阻力 | 第30-31页 |
| 3.3.2 蒸汽流动阻力 | 第31-32页 |
| 3.4 热管的极限传热能力 | 第32-33页 |
| 3.5 蒸发段与冷凝段的传热 | 第33-36页 |
| 3.5.1 蒸发段的传热特性 | 第33-34页 |
| 3.5.2 冷凝段的传热特性 | 第34-36页 |
| 第4章 水平工况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67页 |
| 4.1 实验装置 | 第36-38页 |
| 4.2 热损失计算 | 第38-40页 |
| 4.3 热管工作温度的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 4.4 热管轴向温度分布 | 第42-45页 |
| 4.4.1 单热源工况 | 第42-44页 |
| 4.4.2 多热源工况 | 第44-45页 |
| 4.5 单热源工况下的传热性能 | 第45-47页 |
| 4.6 热管达到传热极限时的温度瞬态特性 | 第47-49页 |
| 4.6.1 单热源工况 | 第47-48页 |
| 4.6.2 多热源工况 | 第48-49页 |
| 4.7 冷却条件对毛细极限的影响 | 第49-50页 |
| 4.8 冷却条件扰动对传热极限的影响 | 第50-51页 |
| 4.9 极限传热量的轴向分布 | 第51-54页 |
| 4.10 压力损失与极限传热量的理论计算 | 第54-60页 |
| 4.11 极限传热量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 | 第60-62页 |
| 4.12 单热沉极限传热量实验与理论计算 | 第62-64页 |
| 4.13 实验误差分析 | 第64-67页 |
| 第5章 垂直工况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81页 |
| 5.1 热管轴向温度分布 | 第67-72页 |
| 5.1.1 单热源工况 | 第67-70页 |
| 5.1.2 多热源工况 | 第70-72页 |
| 5.2 单热源工况下的传热性能 | 第72-74页 |
| 5.3 热管启动特性 | 第74-77页 |
| 5.3.1 单热源启动特性 | 第74-75页 |
| 5.3.2 辅助热源启动特性 | 第75-77页 |
| 5.4 温度波动现象 | 第77-79页 |
| 5.5 端热源在低功率下的温度异常现象 | 第79-81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