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2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3 研究对象 | 第9页 |
·病例收集时间 | 第9页 |
·病例来源 | 第9页 |
4 诊断标准 | 第9-12页 |
·大骨节病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病位诊断 | 第11页 |
·病性诊断 | 第11-12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方案设计 | 第12页 |
·研究流程 | 第12-13页 |
·调查方法 | 第13页 |
·偏倚的控制 | 第13页 |
·病性、病位诊断方法 | 第13页 |
·症候信息采集 | 第13-14页 |
·统计方法 | 第14-16页 |
·数据录入 | 第14页 |
·统计方法 | 第14页 |
·统计方法的意义 | 第14-16页 |
·频数分析 | 第14页 |
·聚类分析 | 第14-15页 |
·判别分析 | 第15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15页 |
·对应分析 | 第15-16页 |
6 结果 | 第16-29页 |
·大骨节病与年龄、体重的分布关系 | 第16页 |
·大骨节病与性别的分布关系 | 第16页 |
·大骨节病症候分布情况 | 第16-18页 |
·聚类分析 | 第18-22页 |
·症候聚类 | 第18-19页 |
·病例聚类 | 第19-20页 |
·聚中心结果 | 第20-21页 |
·聚类类间方差分析 | 第21-22页 |
·判别分析 | 第22-24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4-26页 |
·对应分析 | 第26-27页 |
·大骨节病病证诊断信息表 | 第27-28页 |
·大骨节病辨证规律特点 | 第28-29页 |
7 讨论 | 第29-41页 |
·大骨节病中医病名历史概述 | 第30-31页 |
·大骨节病发病的内因 | 第31-33页 |
·肝肾不足 | 第31-32页 |
·脾气亏虚 | 第32页 |
·气血不足 | 第32-33页 |
·引起大骨节病的外邪因素 | 第33-34页 |
·瘀血痰结贯穿于大骨节病整个病程之中 | 第34页 |
·体质因素对大骨节病产生的影响 | 第34-35页 |
·大骨节病病机 | 第35-36页 |
·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应分析在大骨节病辨证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 第36-38页 |
·创新点 | 第38页 |
·大骨节病的病因病机初探 | 第38页 |
·大骨节病的辩证分析初探 | 第38页 |
·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8 附件 (综述:大骨节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41-48页 |
·对大骨节病发生本质的认知 | 第41-42页 |
·大骨节病病因学研究概述 | 第42-46页 |
·生物地球化学说 | 第42-43页 |
·粮食真菌毒素污染及其毒素中毒假说 | 第43-44页 |
·饮水中毒学说 | 第44-45页 |
·环境条件下生物致病因子复合病因 | 第45页 |
·脱碘酶功能障碍假说 | 第45-46页 |
·大骨节病家庭聚集性与环境反应基因的研究 | 第46-47页 |
·大骨节病软骨细胞信号转导障碍和蛋白组学研究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