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并发协商的Web服务发现模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Web 服务发现研究第11-12页
        1.2.2 并发协商的研究第12-13页
        1.2.3 Web 服务发现和并发协商第13页
        1.2.4 基于 QoS 的 Web 服务发现第13页
    1.3 论文研究组织结构第13-14页
    1.4 本章小结第14-15页
2 WEB 服务与传统服务框架第15-23页
    2.1 面向服务的计算第15页
    2.2 WEB 服务第15-20页
        2.2.1 Web 服务定义第16-17页
        2.2.2 Web 服务特征第17页
        2.2.3 Web 服务框架第17-18页
        2.2.4 Web 服务核心技术第18-19页
        2.2.5 Web 服务发现第19-20页
    2.3 WEB 服务发现满足的条件第20-21页
        2.3.1 服务描述第20页
        2.3.2 服务发布第20页
        2.3.3 服务匹配第20-21页
    2.4 QOS 简介第21-22页
        2.4.1 QoS 定义与分类第21-22页
        2.4.2 QoS 特性第22页
        2.4.3 QoS 约束第22页
    2.5 小结第22-23页
3 协商研究第23-32页
    3.1 AGENT 技术第23-24页
        3.1.1 Agent 的定义第23页
        3.1.2 多 Agent 系统第23-24页
    3.2 基于 AGENT 的协商第24页
    3.3 自动协商第24-27页
        3.3.1 自动协商的优势第24-25页
        3.3.2 自动协商的分类第25页
        3.3.3 协调策略第25-27页
    3.4 协商过程第27-29页
        3.4.1 协商议题第27页
        3.4.2 协商协议第27-29页
    3.5 协商策略第29-31页
        3.5.1 基于时间的协商策略第29-30页
        3.5.2 基于对方行为的谈判策略第30-31页
        3.5.3 组合协商策略第31页
    3.6 小结第31-32页
4 基于并发协商的 WEB 服务发现模型第32-46页
    4.1 基于 QOS 的发现研究第32页
    4.2 基于并发协商的 WEB 服务发现模型第32-33页
    4.3 目标效用函数第33-35页
        4.3.1 参数设定第34页
        4.3.2 目标效用函数的确立第34-35页
    4.4 协商模型第35-38页
        4.4.1 协商框架第35-36页
        4.4.2 协商策略第36页
        4.4.3 协调策略第36-37页
        4.4.4 协商过程第37-38页
    4.5 实验第38-45页
        4.5.1 数据选择第38-39页
        4.5.2 均匀线性策略实验分析第39-40页
        4.5.3 基于易妥协型协商策略实验分析第40-42页
        4.5.4 基于对手历史协商策略实验分析第42-44页
        4.5.5 实验总结第44-45页
    4.6 小结第45-46页
5 总结与展望第46-48页
    5.1 总结第46-47页
    5.2 展望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附录第54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木乃伊》系列电影的文化解读
下一篇:山地城市重污染河流溶解氧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