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变压器冷却器 | 第15-23页 |
2.1 变压器的换热方式 | 第15-17页 |
2.1.1 散热方式的分类 | 第15页 |
2.1.2 变压器散热的计算方法 | 第15-17页 |
2.2 变压器冷却器 | 第17-19页 |
2.2.1 冷却器本体 | 第17-18页 |
2.2.2 冷却器主要附件 | 第18-19页 |
2.2.3 冷却器导风筒 | 第19页 |
2.3 变压器温升 | 第19-21页 |
2.3.1 变压器温升限值 | 第19-20页 |
2.3.2 温升的计算 | 第20-21页 |
2.4 冷却器性能技术参数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冷却器的硬件系统设计 | 第23-34页 |
3.1 变压器冷却系统的智能监测 | 第23-29页 |
3.1.1 设备结构设计 | 第23-24页 |
3.1.2 双PLC冗余技术 | 第24-25页 |
3.1.3 远程监控体系及通信实现 | 第25-27页 |
3.1.4 智能冷却算法研究 | 第27-28页 |
3.1.5 智能检测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 第28-29页 |
3.2 控制装置中PLC的选型 | 第29-31页 |
3.2.1 系统I/O数目分配 | 第29-30页 |
3.2.2 系统模块选型 | 第30-31页 |
3.3 控制装置电气连接 | 第31-33页 |
3.3.1 电器元件的选择 | 第31-32页 |
3.3.2 电动机保护控制接线图 | 第32页 |
3.3.3 PLC输入输出连接图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34-52页 |
4.1 PID控制系统 | 第34-36页 |
4.1.1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4.1.2 PID参数整定方法 | 第35-36页 |
4.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6-39页 |
4.2.1 模糊控制系统组成 | 第36-37页 |
4.2.2 Mamdani型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7-39页 |
4.3 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器设计 | 第39-42页 |
4.3.1 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原理 | 第39页 |
4.3.2 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39-42页 |
4.4 模糊PID控制器的MATLAB仿真 | 第42-50页 |
4.4.1 MATLAB中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43-48页 |
4.4.2 模糊PID控制器与传统PID控制器的仿真比较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冷却控制装置的软件设计 | 第52-72页 |
5.1 冷却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2-56页 |
5.1.1 主程序设计 | 第52-53页 |
5.1.2 子程序的设计 | 第53-56页 |
5.2 PLC控制流程 | 第56-57页 |
5.3 基于STEP7模糊PID控制算法的实现 | 第57-69页 |
5.3.1 STEP7概述及项目设计步骤 | 第58-59页 |
5.3.2 STEP7中变压器温控项目的建立 | 第59-62页 |
5.3.3 模糊参数自整定PID算法的编程实现 | 第62-69页 |
5.4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 第69-71页 |
5.4.1 主控界面设计 | 第69-70页 |
5.4.2 变量采集及归档 | 第70页 |
5.4.3 报表系统及报警系统 | 第70页 |
5.4.4 用户管理 | 第70-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 | 第72页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作者在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