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1.4 预期目标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0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含义 | 第16页 |
2.1.2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组织与实施的含义 | 第16-17页 |
2.2 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启示 | 第17-20页 |
2.2.1 协同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7-18页 |
2.2.2 协同治理理论对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跨部门协同工作的启示 | 第18-20页 |
第3章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跨部门协同的基本状况 | 第20-31页 |
3.1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跨部门协同产生的原因 | 第20-24页 |
3.1.1 国家对资格考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 第20-21页 |
3.1.2 考试规模的扩大 | 第21-22页 |
3.1.3 社会关注的提高 | 第22-23页 |
3.1.4 突发状况的增多,组织难度大 | 第23-24页 |
3.2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跨部门协同的主体与职责 | 第24-26页 |
3.3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跨部门协同的实践 | 第26-31页 |
3.3.1 联席会议的建立及筹建情况 | 第26-27页 |
3.3.2 整治资格考试环境的“专项行动” | 第27-28页 |
3.3.3 自建标准化考场与实现共享标准化考场 | 第28-29页 |
3.3.4 创新建立巡考志愿者队伍 | 第29页 |
3.3.5 考试报名的资格审查 | 第29-30页 |
3.3.6 研究推进诚信考试制度建设 | 第30-31页 |
第4章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组织与实施中跨部门协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31-39页 |
4.1 跨部门协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4.1.1 高度依赖等级纵向进行协同 | 第31页 |
4.1.2 以“运动式”为特征的被动协同 | 第31-32页 |
4.1.3 不同部门间存在政策壁垒,限制了协同 | 第32页 |
4.1.4 现阶段跨部门协同机制呈现较强的人治色彩 | 第32-33页 |
4.1.5 以利益为导向的跨部门协同 | 第33-34页 |
4.2 跨部门协同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第34-39页 |
4.2.1 考试组织机构没有行政执法权 | 第34-35页 |
4.2.2 考试归属不清导致责权不明 | 第35页 |
4.2.3 协同工作没能形成长效机制 | 第35-36页 |
4.2.4 现有财政政策导致考试保障经费不足 | 第36-37页 |
4.2.5 缺乏固定的针对考试外部环境的管控机制 | 第37-39页 |
第5章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组织与实施中跨部门协同优化的对策 | 第39-46页 |
5.1 明确协同主体间的职责 | 第39-41页 |
5.1.1 加快推进考试立法,以法律形式约束职责 | 第39-40页 |
5.1.2 赋予资格考试部门行政执法职能 | 第40页 |
5.1.3 强化资格考试项目归口化管理 | 第40-41页 |
5.2 建立协同主体间的综合决策与指挥机构 | 第41-42页 |
5.2.1 尝试成立综合性决策机构 | 第41页 |
5.2.2 扩大联席会议的深度与广度 | 第41-42页 |
5.3 引导协同主体间的力量整合 | 第42-43页 |
5.3.1 与教育部门力量整合 | 第42页 |
5.3.2 与公安、工信等部门力量整合 | 第42-43页 |
5.3.3 与行业主管部门力量整合 | 第43页 |
5.3.4 与人社局下属部门力量整合 | 第43页 |
5.4 加大对协同工作上的投入 | 第43-44页 |
5.4.1 提高考点考场的租借费用 | 第43-44页 |
5.4.2 提高考务人员与保障人员的加班费用 | 第44页 |
5.4.3 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费用 | 第44页 |
5.5 建立针对协同主体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 | 第44-4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6-4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