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精密播种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气吹式排种器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第2章 玉米种子特性研究 | 第16-34页 |
2.1 玉米种子物理特性的测量及数据分析 | 第16-21页 |
2.1.1 玉米种子外形尺寸的测量及分析 | 第16-18页 |
2.1.2 千粒重的测量及分析 | 第18-19页 |
2.1.3 种子密度的测量及分析 | 第19-20页 |
2.1.4 玉米种子的含水率测量及分析 | 第20-21页 |
2.2 玉米种子力学特性的测量与数据分析 | 第21-32页 |
2.2.1 静摩擦系数的测量及分析 | 第21-23页 |
2.2.2 动摩擦系数的测量及分析 | 第23-25页 |
2.2.3 刚度系数的测量与分析 | 第25-28页 |
2.2.4 弹性模量的测量与分析 | 第28-29页 |
2.2.5 碰撞恢复系数的测量与分析 | 第29-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基于流场的气吹式排种器仿真优化研究 | 第34-62页 |
3.1 气吹式排种器流场特点及分析 | 第34-36页 |
3.1.1 排种器工作过程及流场特点 | 第34-35页 |
3.1.2 排种器流场分析内容 | 第35-36页 |
3.2 影响气吹式排种器流场特性的因素及流场计算设置 | 第36-39页 |
3.2.1 影响排种器流场特性的主要因素 | 第36页 |
3.2.2 排种器流场计算的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 第36-37页 |
3.2.3 排种器流场特性的评价指标 | 第37-38页 |
3.2.4 分析流程 | 第38-39页 |
3.3 排种轮不同转角下型孔流场响应分析 | 第39-45页 |
3.3.1 计算对象分析与模型离散 | 第39-40页 |
3.3.2 不同转角下的仿真结果 | 第40-45页 |
3.3.3 计算结论 | 第45页 |
3.4 排种器优化方案描述 | 第45-47页 |
3.5 各优化方案下流场计算 | 第47-55页 |
3.5.1 吹嘴不同倾斜角度和高度对流场的影响 | 第47-51页 |
3.5.2 排种轮型孔不同参数对流场的影响 | 第51-55页 |
3.5.3 优化计算分析及结论 | 第55页 |
3.6 基于 EDEM 的排种器工作过程的仿真 | 第55-61页 |
3.6.1 玉米种子模型 | 第55-56页 |
3.6.2 仿真参数的选取 | 第56-57页 |
3.6.3 仿真过程 | 第57-58页 |
3.6.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8-6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气吹式玉米排种器的试验研究 | 第62-74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试验设备及相关描述 | 第62-66页 |
4.2.1 试验内容 | 第62页 |
4.2.2 排种器试验台设备及测试指标 | 第62-64页 |
4.2.3 排种性能试验参数的标定 | 第64-66页 |
4.3 排种器台架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66-72页 |
4.3.1 试验方案与步骤 | 第67页 |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72页 |
4.4 排种器吹嘴优化的排种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4-75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