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绪论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 | 第9-13页 |
一、EVA 的概念 | 第9页 |
二、EVA 产生的背景 | 第9-11页 |
三、公司治理的概念 | 第11页 |
四、公司治理的产生条件 | 第11-13页 |
(一) 信息不对称 | 第11-12页 |
(二) 契约不完备 | 第12-13页 |
第二章 EVA 考核与公司治理 | 第13-19页 |
一、EVA 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第13-14页 |
二、EVA 考核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 第14-17页 |
(一) 促使企业建立价值理念,把握行为准则 | 第14页 |
(二) 促使企业聚焦战略定位,实施战略选择 | 第14-16页 |
(三) 建立基于EVA 的业绩评价体系 | 第16页 |
(四) 促使企业建立相适应的激励体系 | 第16-17页 |
三、EVA 考核管理系统模式基本框架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国内外EVA 考核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现状 | 第19-29页 |
一、国外EVA 考核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现状 | 第19-21页 |
(一) 德国的EVA 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 | 第19-20页 |
(二) 新加坡的EVA 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 | 第20-21页 |
二、国内EVA 考核制度化进程 | 第21-24页 |
(一) 社会中介的宣传推广 | 第21-22页 |
(二) 企业自发的应用与实践 | 第22页 |
(三) 国资委的制度化推广 | 第22-23页 |
(四) 对新《考核办法》的解读 | 第23-24页 |
三、应用EVA 考核案例分析 | 第24-29页 |
(一) 国外应用EVA 考核案例分析 | 第24-26页 |
(二) 国内应用EVA 考核案例分析 | 第26-27页 |
(三) 国内外企业实施EVA 的差异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章 EVA 考核对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需求分析 | 第29-31页 |
一、EVA 考核需要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 第29页 |
二、EVA 考核需要强大的董事会法律制度 | 第29-30页 |
三、EVA 考核需要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作为基础 | 第30页 |
四、EVA 考核需要符合利益相关者诉求的法律法规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 第31-37页 |
一、国有资产经营模式的现状与不足 | 第31-32页 |
二、董事会法律制度运行的现状与不足 | 第32-35页 |
三、财会法律制度现状与不足 | 第35页 |
四、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诉求的现状与不足 | 第35-37页 |
第六章 完善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7-43页 |
一、重构国有资产经营模式,建立有效的出资人产权制度 | 第37-38页 |
二、健全董事会法律制度建设 | 第38-40页 |
(一) 完善董事会的产生规则 | 第38页 |
(二)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38-39页 |
(三) 建立董事会评估机制、强化董事忠实勤勉义务 | 第39页 |
(四) 细化董事会对经理层的考核评价制度 | 第39-40页 |
三、加强监事会制度建设 | 第40页 |
四、《会计法》修改建议 | 第40-41页 |
(一) 严格界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含义 | 第40页 |
(二) 建立健全内、外部会计监督制度 | 第40-41页 |
(三) 加强《会计法》责任追究立法工作 | 第41页 |
五、《公司法》关于企业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建议 | 第41-43页 |
(一) 明确《公司法》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 | 第41页 |
(二) 明确规定职工代表在董事会中的比例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