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货车论文

30t轴重货车副构架疲劳强度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目录第8-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我国货车运输发展现状第11-12页
        1.1.2 我国的重载货车转向架第12-14页
    1.2 疲劳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8-21页
2 动应力测试第21-35页
    2.1 试验内容第21-23页
        2.1.1 试验对象第21页
        2.1.2 试验线路及安排第21-23页
    2.2 测试方案第23-32页
        2.2.1 动应力测点的选择方法第23-24页
        2.2.2 有限元应力分析第24-31页
        2.2.3 采集设备第31-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5页
3. 副构架的应力谱编制第35-53页
    3.1 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第35-40页
        3.1.1 零漂处理第36页
        3.1.2 应变转应力第36页
        3.1.3 滤波处理第36-38页
        3.1.4 峰谷值的挑选第38页
        3.1.5 雨流计数第38-40页
        3.1.6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第40页
    3.2 应力谱的编制第40-45页
        3.2.1 应力谱编制方法第40-41页
        3.2.2 一维应力谱编制第41-43页
        3.2.3 二维应力谱编制第43-45页
    3.3 应力谱离散级数与疲劳计算精度第45-47页
    3.4 应力谱统计推断第47-52页
        3.4.1 威布尔分布的基本理论及其参数估计第47-50页
        3.4.2 假设检验基本思想第50-51页
        3.4.3 实测应力谱的分布拟合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 DZ6副构架S-N曲线的建立第53-61页
    4.1 影响副构架疲劳强度的因素第53-54页
    4.2 副构架S-N曲线的建立第54-59页
        4.2.1 基本S-N曲线第54-55页
        4.2.2 S-N曲线的数学表达式第55-56页
        4.2.3 DZ6副构架S-N曲线的拟合第56-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5. 副构架的寿命计算评估第61-85页
    5.1 疲劳寿命评估概述第61-64页
        5.1.1 疲劳分析的意义及方法第61页
        5.1.2 名义应力法第61-62页
        5.1.3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62-64页
    5.2 实测应力谱的损伤计算第64-70页
        5.2.1 疲劳损伤计算方法第64-65页
        5.2.2 疲劳损伤计算结果第65-70页
    5.3 基于AAR标准下的分布函数的损伤第70-73页
    5.4 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第73-76页
        5.4.1 Miner线性累积损伤寿命第73-75页
        5.4.2 Corten-Dolan非线性累积损伤寿命第75-76页
    5.5 基于功率谱密度的寿命第76-83页
        5.5.1 功率谱及其获得方法第77-80页
        5.5.2 基于功率谱密度的疲劳寿命评估第80-83页
    5.6 本章小结第83-85页
6. DZ6副构架薄弱位置原因探析第85-99页
    6.1 DZ6副构架频域分析方法第85-91页
        6.1.1 傅里叶变换第85-86页
        6.1.2 相关性分析第86-91页
    6.2 副构架测点的频谱分析第91-97页
        6.2.1 不同工况下的频谱分析第91-96页
        6.2.2 振动能量来源分析第96-97页
    6.3 本章小结第97-99页
7. 结论第99-101页
    7.1 结论第99-100页
    7.2 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3页
附表第103-107页
作者简历第107-11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研究
下一篇:货币国际化经验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