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1 前言 | 第10-1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 1.3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2.1 创造性概念及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 2.2 社会创造性(social creativity)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2.3 社会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 2.4 网络使用与社会创造性 | 第15-17页 |
| 2.5 人格与社会创造性 | 第17-19页 |
| 2.6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 第19-20页 |
| 3 研究过程 | 第20-30页 |
| 3.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3.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3.3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3.4 结果分析 | 第22-30页 |
| 3.4.1 青少年社会创造性的发展特点 | 第22-23页 |
| 3.4.3 青少年非社交性网络使用的特点 | 第23-24页 |
| 3.4.4 青少年社交性网络使用的特点 | 第24-26页 |
| 3.4.5 青少年人格发展特点 | 第26-27页 |
| 3.4.6 青少年非社交性网络使用、社交性网络使用、人格与社会创造性之间的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 3.4.7 青少年非社交性网络使用、社交性网络使用对社会创造性的影响 | 第28页 |
| 3.4.8. 人格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28-30页 |
| 4 讨论 | 第30-35页 |
| 4.1 青少年社会创造性的发展特点 | 第30页 |
| 4.2 青少年非社交性网络使用的特点 | 第30-31页 |
| 4.3 青少年社交性网络使用的特点 | 第31页 |
| 4.4 青少年人格发展特点 | 第31-32页 |
| 4.5 青少年非社交性网络使用、社交性网络使用、人格与社会创造性之间的相关研究 | 第32-33页 |
| 4.6 不同人格的青少年非社交性网络使用、社交性网络使用对社会创造性的影响 | 第33页 |
| 4.7 研究局限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33-35页 |
| 5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3页 |
| 附录:研究中所用到的研究材料 | 第43-49页 |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