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8-2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2 研究方法论及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1-12页 |
1.4 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 第12-24页 |
1.4.1 生产企业的组织形态定义 | 第12-14页 |
1.4.2 生产企业组织形态演变过程 | 第14-18页 |
1.4.3 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方向 | 第18-24页 |
2 建立“哑铃型”组织创新及其转型的外部条件 | 第24-36页 |
2.1 “哑铃型”组织构建的创新 | 第24-31页 |
2.1.1 创新 | 第24-28页 |
2.1.2 创新的原因和动力 | 第28-31页 |
2.2 转型的外部条件 | 第31-36页 |
2.2.1 需要发达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 第32-33页 |
2.2.2 需要发达的营销中介服务体系 | 第33-34页 |
2.2.3 需要 OEM经营合作方式的广泛存在 | 第34-36页 |
3 发展和培育营销中介服务组织 | 第36-44页 |
3.1 营销中介组织的功能和组织结构分析 | 第36-38页 |
3.1.1 营销中介组织的功能 | 第36-37页 |
3.1.2 综合化营销中介组织的组织结构 | 第37-38页 |
3.2 我国营销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状况 | 第38-39页 |
3.3 怎样培育营销中介服务组织 | 第39页 |
3.4 综合化营销中介组织的评价 | 第39-44页 |
3.4.1 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40页 |
3.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1页 |
3.4.3 各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41-43页 |
3.4.4 营销中介评价实例 | 第43-44页 |
4 发展和培育科技中介服务组织 | 第44-51页 |
4.1 科技中介组织的功能和组织结构分析 | 第44-46页 |
4.1.1 科技中介组织的功能 | 第44-46页 |
4.1.2 综合化科技中介组织的组织结构 | 第46页 |
4.2 我国科技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4.3 怎样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组织 | 第47-48页 |
4.4 综合化科技中介组织实力的评价 | 第48-51页 |
5 规范和发展OEM经营方式 | 第51-59页 |
5.1 OEM发展的现状 | 第51-52页 |
5.2 怎样发展和培育OEM合作经营 | 第52-54页 |
5.3 OEM合作的数理分析 | 第54-59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59-61页 |
6.1 研究结论和创新 | 第59页 |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A: 综合化营销中介组织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1 | 第63-65页 |
附录B: 综合化营销中介组织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2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