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运算器和控制器(CPU)论文

基于众核硬件的模式匹配算法加速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背景第10-12页
        1.1.1 模式匹配应用广泛第10-11页
        1.1.2 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第11页
        1.1.3 传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瓶颈第11-12页
    1.2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2-13页
    1.3 论文组织结构第13-14页
第二章 通用GPU计算研究第14-20页
    2.1 GPGPU体系结构第14-15页
    2.2 OpenCL 框架第15-18页
        2.2.1 OpenCL平台模型第15-16页
        2.2.2 OpenCL存储模型第16-17页
        2.2.3 OpenCL执行模型第17-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20页
第三章 大规模精确模式串匹配技术研究第20-42页
    3.1 软件精确模式串匹配技术及其研究现状第20-26页
        3.1.1 单模式串匹配算法第20-23页
            3.1.1.1 Knuth-Morris-Pratt(KMP)算法第20-21页
            3.1.1.2 Horspool 算法第21-23页
        3.1.2 多模式串匹配算法第23-26页
            3.1.2.1 Trie 树第23-24页
            3.1.2.2 Aho-Corasick 算法第24-26页
        3.1.3 软件大规模精确模式串匹配的不足第26页
    3.2 硬件精确模式串匹配技术及其研究现状第26-28页
        3.2.1 DPAC 算法第26-27页
        3.2.2 PFAC 算法第27页
        3.2.3 硬件大规模精确模式串匹配的不足第27-28页
    3.3 基于GPU&CPU的大规模精确模式串匹配算法设计第28-32页
        3.3.1 改进 Trie 树第28-29页
        3.3.2 状态转换表分割第29-30页
        3.3.3 大规模精确模式串匹配SPAC算法第30-32页
    3.4 基于GPU&CPU的大规模精确模式串匹配算法实现第32-38页
        3.4.1 Trie 树节点编号重排序第32-34页
        3.4.2 GPU匹配部分第34-36页
        3.4.3 CPU匹配部分第36-38页
    3.5 实验评估第38-40页
        3.5.1 实验平台第38页
        3.5.2 实验数据第38页
        3.5.3 实验方法第38-39页
        3.5.4 实验结果第39-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高速正则表达式匹配技术研究第42-64页
    4.1 正则表达式匹配技术第42-48页
        4.1.1 正则表达式基本概念第42-43页
        4.1.2 正则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第43-47页
            4.1.2.1 有限自动机基本概念第43-44页
            4.1.2.2 正则表达式构造NFA第44-45页
            4.1.2.3 NFA到DFA的转换第45-47页
            4.1.2.4 DFA 最小化第47页
        4.1.3 正则表达式匹配第47-48页
    4.2 正则表达式匹配技术研究现状第48-52页
        4.2.1 D~2FA:Delayed input DFA第48-49页
        4.2.2 A-DFA:A Time- and Space-Efficient DFA第49-50页
        4.2.3 iNFAnt:GPU-based NFA Implementation第50-52页
    4.3 基于GPU&CPU的高速正则表达式匹配算法设计第52-56页
        4.3.1 DFA正则表达式匹配第52-53页
        4.3.2 数据并行访问第53-54页
        4.3.3 边界问题的处理第54-55页
        4.3.4 高速正则表达式匹配算法框架第55-56页
    4.4 基于GPU&CPU的高速正则表达式匹配算法实现第56-59页
        4.4.1 GPU并行数据读取第56-57页
        4.4.2 GPU匹配部分实现第57-58页
        4.4.3 CPU匹配部分实现第58-59页
    4.5 实验评估第59-61页
        4.5.1 实验平台第59-60页
        4.5.2 实验数据第60页
        4.5.3 实验方法第60-61页
        4.5.4 实验结果第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5.1 本文工作总结第64页
    5.2 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蛋鸡TRPV6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下一篇:角蛋白降解菌NJQ2和NJQ3混合固态发酵羽毛粉的研究